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片丹心献梨园——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
刘秀荣与武强戏迷互动交流。

初秋时节,武强周窝音乐小镇,湛蓝的天空飘着美丽的白云,街道两旁槐树上的蝉鸣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如同一首变奏曲,清脆悦耳。

听说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要来为戏迷们传经送宝,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亲自拜访刘秀荣老师,为她写一篇人物专访。虽然自己文字功底浅薄,对戏曲更是门外汉,但刘秀荣老师对评剧事业的热爱和不懈追求,深深打动着我。我鼓起勇气,拿起了搁置多年的笔。

结缘武强

8月11日下午2时,音乐小镇刘秀荣艺术工作室门前,60多名评剧爱好者热切盼望着刘秀荣老师的到来。不一会儿,年近七旬的刘秀荣乘车来到工作室门前。她刚一下车,戏迷们便蜂拥而上:“刘老师,我们都想你啊!”只见刘秀荣身穿红黑格子休闲长裙,一头蓬松的卷发,显得格外清爽,眼睛像一汪清澈的泉水,神采奕奕。她亲切地同戏迷们握手拥抱:“天气这么热,让大家久等了,实在抱歉!”戏迷们高兴地簇拥着刘秀荣走进了艺术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和刘秀荣合影。

她深情地打量着戏迷们,环视着武强县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一百多万元,专门为她设立的艺术工作室。工作室内陈设着刘秀荣历年来的舞台剧照和荣誉奖项。当看到一帧评剧《向阳商店》的老剧照,刘秀荣想起了初次来武强演出时的情景:那是1974年的初春,一千三百多个座位的武强河东大礼堂座无虚席,就连礼堂的过道都挤满了人。阜城评剧团正在上演着评剧《向阳商店》,扮演女主角刘春秀的正是评剧团的“台柱子”——刘秀荣,她的精彩表演不时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喝彩声……她意识到,结缘武强已经半个世纪了。

这个工作室并不豪华,但却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刘秀荣百感交集,感慨道:“县里为我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一定把评剧表演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才不辜负武强人民对我的厚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秀荣参观艺术工作室。

刘秀荣即兴表演了《宋庆龄与新中国》的经典唱段,唱腔清脆甜美、充满活力,给人美的享受。接着,她为戏迷生动地讲解了评剧中的经典唱词与唱腔。每个动作、每句唱词、每个眼神都不厌其烦地为大家指点、示范,她那认真劲儿,就像在舞台上演出一样投入。有时还为戏迷们拢拢头发、整整衣冠,戏迷们被刘秀荣的一腔热忱所感动。

从艺之路

这是一曲振奋人心的艺术之歌,主旋律便是一生献给祖国的评剧事业。

刘秀荣1957年10月出生于阜城县古城镇前雄河村,父母都是农民。她从小爱听评剧,只要村里的大喇叭一播放评剧,她就会听得全神贯注、如痴如醉。那时家里没有收音机,为了“解渴”,她经常去邻居家听评剧,有时听得入了迷,连饭都忘记吃。一次母亲让刘秀荣去打酱油,她听到广播里正唱着新凤霞的《刘巧儿》,便不由自主地站在电线杆下听了起来,一听就是半个多小时,竟忘记了打酱油。母亲见她迟迟没有回家,出门去找。看到女儿拎着空酱油瓶正站在电线杆下津津有味儿地听评戏,右手还打着节拍,母亲气就不打一处来:“天天就知道听戏,一个庄稼妮子,还能听出啥名堂来,快去给我打酱油!”刘秀荣委屈地掉下了眼泪:“评戏太好听了,将来我一定要当一名评剧演员……”母亲望着刘秀荣远去的背影,无奈地叹口气:“一个农村女孩子,怎么能当评剧演员,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在人生的舞台上,梦想是最璀璨的主角,它赋予我们勇气去挑战未知,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刘秀荣就是这样,怀揣梦想,不断登攀。

1971年,阜城县评剧团去刘秀荣所在的学校招收学员,刚满14岁的刘秀荣凭着《爹爹留下无价宝》的一段京剧唱腔,赢得了招考老师的一致好评。最终,经过层层选拔,刘秀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阜城县评剧团学员班。毕业后,刘秀荣留在团里当了一名评剧演员。在评剧团,她勤学苦练,认真钻研,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倾情演绎,很快就成为了剧团的“台柱子”。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经过八年的锤炼,刘秀荣先后塑造了《花为媒》中“张五可”,《刘巧儿》中的“刘巧儿”,《向阳商店》中的“刘秀春”,《吕布与貂蝉》中的“貂蝉”等20多个角色,很快声名远扬。此时,刘秀荣心中向往更大的舞台,她励志要把评剧唱遍中国、唱遍全世界。

1982年,她大着胆子将自己录制的3盒录音带,寄给了中国评剧院的新凤霞。新凤霞是一代评剧大师,是评剧“新派”的创始人。听过刘秀荣的磁带后,新凤霞欣喜地让丈夫(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给刘秀荣回了一封信,欢迎她进京学艺。

收到回信,刘秀荣激动不已。她按照信中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新凤霞的家。见到新凤霞,她赶紧磕头拜师。新凤霞被刘秀荣的质朴和真诚所感动,第二天就安排了拜师仪式,正式收刘秀荣为徒。新凤霞让刘秀荣在自己家里吃住,手把手教她唱戏。从那时起,刘秀荣每年都要抽两个月时间去北京跟随恩师新凤霞学戏,一学就是8年。新凤霞共教了50多个学生,但刘秀荣的声音和表演最像她,因此刘秀荣还博得了“小新凤霞”的美名。

期间,刘秀荣先后主演了《杨三姐告状》《杨乃武与小白菜》《乾坤带》等多部优秀剧目,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1988年,刘秀荣喜获全国第五届戏剧梅花奖,这年她31岁。

一次,刘秀荣去看望恩师新凤霞。意外的是,这天老师没有教她戏,而是拿出自己画的一幅牡丹图送给刘秀荣。新凤霞对刘秀荣说:当年我跟齐白石大师学画时,他说像我者死,学我者生。你天赋很好,我希望你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继承“新派”的基础上发展“新派”艺术。刘秀荣将这番话牢记在心。她认为,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代需要创新,人民需要创新,只有创作出让当代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故事和思想,评剧艺术才能有不竭的源泉和顽强的生命力。

从此刘秀荣潜心研究,开始了对评剧“新派”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刘秀荣创作演出了评剧《宝玉和黛玉》。她饰演“宝玉”一角,在服饰、表演、唱腔上都有突破和创新。2000年,刘秀荣策划并主演了大型新编历史评剧《胡风汉月》。在《胡风汉月》中,刘秀荣饰演一代才女蔡文姬,从不同层次塑造和丰富角色,将蔡文姬一角刻画得栩栩如生。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评剧艺术,刘秀荣不仅经常带领演员们赴全国各地展演,还带领团队出访欧美等地47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

圆梦初心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刘秀荣对评剧事业的挚爱结出了丰硕之果,为评剧事业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0年9月,刘秀荣策划并主演的大型新编历史评剧《胡风汉月》相继荣获首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的全部八项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剧本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奖。2002年,《胡风汉月》一剧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十届文华大奖(刘秀荣本人荣获文华表演奖),填补了河北省“文华”奖的空白,同年,又摘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两度梅花奖”。2003年底,此剧又入选为2003至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成了河北省的名牌。刘秀荣艺术交流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刘秀荣看台湾》得到了中央统战部、河北省委的高度重视,并在中央台多次播出……

今年的5月9日,在武强县府兴小学的校园里,绿意盎然、花开如海,春风拥抱着每一个渴望艺术的孩子。刘秀荣带领她的团队来到这里,为师生们带来了《刘巧儿》《花为媒》等经典评剧唱段,精湛的演技、婉转的唱腔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刘秀荣老师还与师生们亲切互动,分享了自己多年的艺术心得,鼓励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好评剧艺术,为中国的评剧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秀荣教戏迷唱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刘秀荣深刻认识到,评剧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她带领团队,通过举办多场传播新派经典的活动,先后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二十多个“刘巧儿评剧社”,评剧团的队伍不断扩大,现在已达到上千人。从2023年开始,她先后多次举办“刘秀荣评剧快乐课堂”,为戏曲爱好者传授评剧知识,手把手教唱评剧,让评剧从大舞台上走下来,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走向人民群众。

刘秀荣没有忘掉家乡的父老乡亲。她多次深入阜城、武强等多地乡村和学校,为群众送戏,献上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评剧。最近几年,她更是把画乡武强作为了她的传承基地,为无数评剧爱好者点亮了前行之路。她塑造的刘春秀、刘巧儿、貂蝉、蔡文姬、宋庆龄、新凤霞等形象,丰富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舞台记忆,让人民群众享受着评剧艺术的美好和魅力。

作者:耿西康

编辑: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