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清军在和八国联军的交手中,往往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最后却惨败而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说是因为清军的武器装备太差了,但如果查一下晚清军队的武器配置,会发现他们的火器装备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落后。
至少,当时清军的热兵器配置和洋人没有巨大的代差,例如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战前甚至还被誉为亚洲第一舰队,一度令日本人胆战心惊。
可是有一点却被忽略,那就是清军中的绝大多数士兵,几乎都是“文盲”。
北洋水兵要求比陆军稍高一些,起码要会写自己的名字。
而晚清最后时刻倾尽全力打造的新军,就是在清军外战屡屡失败后,试图学习西式军队的一种尝试。
可是让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这支由新武器,新思想武装的新军,最后却成了大清王朝的“推墙人”!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又陷入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各个军阀都在一门心思扩充自己地盘和武装,因此当时的中国军队同样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
有些所谓“军校”训练出来的军队,即使再搭配上几个从西方留学归来的军官,也没有变成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按照当时各个军阀的战术打法,就是军官在后面督战,士兵们听到命令后就是一顿冲锋,把子弹打光后如果没有冲垮对方防线就赶紧撤退,毫无新意。
除此之外,军阀士兵们的枪法也是烂的不行!  
段祺瑞的讨逆军讨伐张勋时,一位在北京城的英国著名记者,曾亲笔记录下了他目睹的一场战斗:
“成群结队的讨逆军士兵围住张勋公馆,隔着两百多米的距离不停地向公馆射击,枪声大约持续了半天之久。结果战斗结束后我上街查看,发现张勋公馆的墙壁上居然没有弹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他的这段描述是不是有些夸张,但字里行间这个英国人就是在嘲笑军阀士兵的枪法差,简直就是在浪费弹药。
这种使用近代枪械的原始战术打法,直接的后果就是效率低下,指挥混乱。
这在国内军阀混战时期看不出来,因为大家都是这样打,没有对比。
据说在四川成都郊区交战时,附近的民众还纷纷跑去围观,因为大家打得都不准,一场战斗下来双方也就伤亡个几百人。
直到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终于成立并尝试改变这一切。
不过该校成立不久,日本便加快了它的侵华步伐,也打乱了这所军校的正常进程。
很多在黄埔军校的学员毕业后全部投入到抗日战场,试图在实战中来验证自己的学业。
但这场战争,对于黄埔毕业生来说却尤其惨烈。
黄埔军校虽然造就了一大批有学识有胆魄的军人,但对于整个旧中国军队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士官阶层,所以国军在战斗中极度依赖军官指挥,如果失去军官,所属部队的战斗力便大打折扣,甚至溃散和投降。
反观当时的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至20世纪2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普及率高达95%,城市开始普及中学义务教育。
所以,我们看到日军当中,他们很多下级军官和士兵都是戴眼镜的。
底层士兵文化程度高,对命令和战术的理解能力就强,实战中也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个比方,日军一支小股部队如果军官战死,部队被完全击溃的情况下,他们几个人往往能临时组成一个战斗小组,而且还能互相协同继续作战,而不是四散奔逃,这点确实让人感到很恐怖。
一支军队的强悍战斗力,除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外,底层军人的文化素养和思维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点,旧中国军队短时间内还是很难以弥补,所以抗日战场上国军的伤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人民军队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十分注重士兵们的“精神文化思想武装”。
换句话说,人民军队的每支部队都是一所军校,士兵在其中也相当于“再学习”,因此得以成功跳出了旧中国军队的“文化怪圈”。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