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用两个版公示了副市长的房产,很尴尬,内容太多,没能装得下。古人发明了“罄竹难书”这个词,我们用现实帮他们证明了一下。

罪行多到,书写不下。

这是今天最热的头条,外逃的原鸡西市副市长李传良的违法所得,超31亿。光被查封的房产,都有1021套。

我都看不懂,要这么多钱干什么,你特么是要买个月亮放后花园里跳舞吗?

普通人买一套房跟吃屎一样费力,看看当官的,买套房跟买块肉也没多大区别。不是么?就算平均每套房子300万,李副市长哪怕一周买一套,31亿能连续不停买上20年。

房子在他眼里跟猪肉有什么区别?不对,还不如猪肉,简直就是萝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忘记在哪部电视剧里,嫌疑人想帮别人顶罪,结果因为自己说了一句“拎着500万在街上跑”被揭穿。编剧的意思是“成年人没法拎着115斤重的东西在街上跑”。

呵,500万,这才哪到哪?当时的编剧还是不够放得开,换做我必须得问一问:特么的,贪污31亿他是怎么做到瞒着顶头上司和无数小弟的?他把钱存在哪里可以不被发现?这不搁这儿糊弄傻子吗?

有位网友在新闻报道下面的评论很对味,他说:

把李副市长非法贪污的财产写在纸面上,无需多加一个字,就是这时代最讽刺的文章。

褚老师这么干了,我打开文章看了一眼,的确很讽刺。因为往下划,花了我不少的时间。以前看褚老师的文章,旁边滚动条最起码是这篇长度的10倍以上。

再犀利的文字,也写不出陈述这样一个事实来得讥讽。说什么睹二十年之怪状,“二十”这个词说出来我都觉得害臊,这就是我们的官员?

上次看到这种程度的贪污,还是哈尔滨的“李氏三兄弟”,我记得在那篇文章里同样问了这样一句话:一个电业局副局长,是怎么利用手中的权力,办到“涉案34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点意思,都是姓“李”,还都是“副”的。请问手下这么猖獗,头顶上那位真半点不知情?

各位想一想,手机里藏两部片,都怕被人看见。跟女性多聊两句天,都担心引起误会。你丫的贪了30多亿,竟然神不知鬼不觉?

我说“神不知鬼不觉”是有依据的。通报里很明确,“李传良2020年7月被立案调查,但早在2017年3月就辞去公职,逃匿境外了。”

也就是说,别人都跑掉了,负责监督的才发现,这如果都不算神不知鬼不觉,那我还真不知道要怎样才算了。

当了几十年官,贪了好几十亿,部分赃款都已经转移到境外了,人也跑出去了,发现有问题了……人都跑了,这还用“发现”吗?

惊天巨贪,贪了31亿,结果跑了。而前段时间,各种挖野菜、捕鱼、捉青蛙壁虎的老百姓被抓了,野菜是保护植物,青蛙、壁虎是保护动物……你看看,这人间多么玄妙。

有人说,这是现实版“丁义珍”。我觉得跟李传良比,丁义珍就是个屁。别人跑出去,是温哥华度假,享受下半辈子人生。能像丁义珍那么傻叉逃到境外洗盘子吗?那他贪污几十年的意义是什么?

洗盘子,说白了还是照顾观众情绪。就像讲到李传良,根本讲不清他转移了多少钱到境外。这要是讲出来,反完腐人们还要摸着心口直呼不平等,痛心疾首的叫骂,那就没意义了。

有些事,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就像前几天某红书评论区里一不小心自曝过生日奶奶给1.8亿,账户存款24亿的孙子,别人也是国外IP,事情也同样没了后续。

不给后续是为你好,说出来怕你承受不了。周公子诚实不欺骗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福,他们总不能避开吧?有钱送过来,他们总不能不要吧?

人与人的差距,想想真挺离谱的。昨天刚看过一个新闻,说一男子连续高强度夜班,12小时的那种,发现身体不适连忙请假,但已经来不及了。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家属多日联系不上,发现时已经死在出租屋里多天。

尸检结果为猝死。

邻居说,“他很有礼貌,不喝酒,也很节省。但一般晚上11点多才会回来,基本见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一首《贫女》触人心弦,现代人还缺一首“贫男”。

一天工作12个小时,加上出行、吃饭,想想也知道休息的时间不够。但你有什么办法呢?甚至猝死后,公司还要表示“无法证明和自己有关,只能人道主义赔偿几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据说该男子还有两个娃,当然,那是两个没有奶奶给他们发1.8亿生日红包的娃。或许,更多是属于需要上街捡破烂买东西吃的娃。

前两天刚看过一段视频,点开是晚上,拍摄者问钻在垃圾桶旁边的男孩:你弄什么嘞?

“我捡点垃圾,卖了买东西吃。”

后面没看,是没忍心看下去。而昨天,也有报道“一未成年人辍学拾荒”的消息,不知道是否为同一个。

豪宅千栋随手买,穷人捡废度寒霾。一边贪腐逃境外,一边无助命成埋。

一边,是三十多亿的巨款就像沙子从指缝中滑走,滑得如此自然,仿佛从未存在过。

另一边,是些为了三餐的孩子,饿着肚子翻着垃圾桶,甚至连基本的尊严都无法保有。

我在文章里经常使用这样一段话,因为这段话,是真的揭开了让人无奈的现实,说得到位,却又说得真实。

历史,有两支笔,一支写尸骨未寒,一支写锣鼓齐喧。

历史,有两支笔,一支在我指尖噤若寒蝉,一支在你手中壮如牛鞭。

历史,有两支笔,一支低诉凄风苦雨夜,一支高唱人间三月天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