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特征明显,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占比居高,“流量经济”伴生新型网络犯罪……

10月11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通报2023年以来上海网络检察工作情况,发布《2023年度上海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澎湃新闻记者从中获悉上述犯罪特点。

“流量经济”伴生新型网络犯罪趋多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介绍,2023年以来,上海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网络犯罪案件4550件8099人,受理审查起诉网络犯罪案件9838件16146人。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特征明显,“90后”“00后”涉案人员合计占起诉总人数的近70%。此外,办理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共计309件338人。

审查起诉案件数量前三名犯罪分别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3963件,诈骗罪(电信网络诈骗)1759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1190件,共占审查起诉案件数的70.4%。

近年来,直播行业的兴起孵化催生出了“流量经济”,与此伴生的新型网络犯罪趋多态势明显,除“网络水军”利用网络流量实施非法刷单炒信、刷量控评等犯罪外,不法分子还借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热度”,通过流量变现获取违法所得。

同时,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上海检察机关保持打击高压态势,2023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嫌疑人1700余人,追捕追诉1200余人。全链条打击“网络水军”造谣引流、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网络黑灰产犯罪,并联合本市打击网络黑灰产联盟起草《网络游戏黑灰产治理调研报告》,形成《网络黑灰产问题处置指南》。

男子将未成年人隐私照片发布上网,获刑一年三月

相关典型案例中,有一起隐私权纠纷民事支持起诉案。

该案中,2022年,袁某在网上结识未成年人项某并获取其隐私照片。同年12月,因双方发生矛盾,袁某为威胁恐吓项某继续保持二人恋爱关系,将其隐私照片发布在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运营的视频网站并发送给项某多名同学,截至案发共计获得点赞30余个、评论60余条。

2023年2月,袁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袁某到案后,以账号密码遗忘为由,拒绝对其发布的照片视频进行删除,导致项某隐私相关照片及视频仍保存于涉案视频网站袁某账号内且能够查看。项某监护人向某公司申诉要求删除相关内容,某公司拒绝。

2023年7月,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松江区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对被告人袁某提起公诉。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袁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同年10月,项某及其法定代理人在法院对袁某及某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两名被告彻底删除侵权网络信息并赔礼道歉。同日,项某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检察机关支持起诉。

2024年1月,经松江区检察院支持起诉,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项某全部诉讼请求和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事项。两名被告均未上诉,现判决已生效。

松江区检察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履行支持起诉职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符合法律规定。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怠于履行义务,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连带责任,督促下架撤销相关信息。经与法院协商采取必要措施,在公开法律文书中作必要屏蔽或者隐名处理,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松江区检察院、松江区人民法院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民事诉讼案件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实施意见》,将个案做法上升为制度,确立了涉未成年人民事诉讼案件法律文书“当隐则隐”“无从推断”规则,鼓励被侵害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