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傲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8日,华润堂官网发布公告表示,由于业务受到外部不确定的因素及各种运营挑战的影响,经慎重考虑后,华润堂决定于2024年11月8日关闭香港全线19家分店。即日起,华润堂停止接受新会员申请及停止购物时获发会员积分,会员计划将于11月8日正式终止运作,届时相关会籍及会员积分将会同时失效及作废,11月7日以后未使用的礼券将不予退款。

华润堂是从华润百货中成药部门分拆出来的健康及护理产品、服务连锁店。据媒体报道,根据华润堂官网,在今年5月华润堂分店数量仍有34间,目前显示只有19间。港九药房总商会副理事长张德荣表示,华润堂属于香港较大型的连锁药房之一,业界对华润堂全线结业的消息感到意外。除华润堂外,近日香港还有三四家药房结业,行业遍认为新药房经营普遍困难,老字号的生存机会更大。不过张德荣还指出,华润堂结业未必是因为亏损,或许只是运营成绩未达华润预期,如果未来环境改善,华润堂仍有机会重开。

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会务总干事林志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7月时已知有华润堂员工被要求调离岗位,亦陆续有分店结业,估计下个月全线结束运作后,将有50~60名员工受影响。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副理事长钟博文则表示,暂未收到有关劳资纠纷的求助,据了解,华润堂有询问员工是否有兴趣转职集团旗下超市、饮食等业务岗位。

华润堂的关闭并不是个例,其经营的困境与香港零售市场目前的环境有关。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2024年8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292亿港元,同比下跌10.1%,2024年7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修订估计同比下跌11.7%。与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前8个月合计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7.7%。

10月8日,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统计咨询中心公布第三季度数据也显示,香港消费者整体信心指数录得78.3,环比上一季度下降8.8%,同比下降9.8%。

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对时代财经指出,香港零售业萎缩与香港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有关。“越来越多香港居民前来内地消费,提货点模式的出现,进一步渗透到了不方便来内地的消费者,阿里99包邮基本拉平与内地的距离。”

华润医药(03320.HK)2024年中报显示,包括华润堂、德信行等全国或地区性优质品牌门店在内,华润医药经营的零售药房760家,其中包括DTP专业药房275家(含“双通道”药店162家)。

不过,华润堂此次闭店范围只限于香港区域,华润堂内地业务此前已经分拆,被华润三九(000999.SZ)收购。

2020年12月,华润三九公告宣布收购华润堂持有的华润堂(深圳)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润堂”)100%股权,交易价款共计约1.9亿元。华润三九与华润堂均是由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控制的企业。

华润三九表示,华润堂在内地市场主要从事线下门店零售业务,产品涵盖滋补品、保健品、药品、中药饮片、健康食品、个人护理等多个领域,其中以中药滋补品为主。未来将基于深圳华润堂拥有的中药滋补保健品的基础及线上线下经营资质及零售运营经验,与公司的中医药业务资源及品牌建设能力协同,积极转型发展深圳华润堂线上中药滋补品牌业务。同时,与公司国药业务逐步整合,借助深圳华润堂相关资质探索中医药服务,将深圳华润堂打造成为国药业务发展平台。

在出售深圳华润堂之时,华润堂的整体经营状况就已经不佳。根据华润三九收购公告披露,华润堂2019年度营业收入为10.43亿港元,净亏损0.87亿港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亏损2.25亿港元。另据华润三九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0年,深圳华润堂营收为人民币9000多万元。

华润三九指出,华润堂主要经营高端参茸滋补品,中华名药,中西保健品,药食同源类健康食品,个人护理等。依托三九完整供应链可溯源工厂打造优势特色供应链,实现“前店后厂”,从单一零售生意向品牌生意转变。立足大湾区发展战略,面向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融合华润三九与国药事业部资源,实现线上线下零售业务,分销业务的全面发展。

虽然华润三九并未单独披露深圳华润堂目前的运营情况,但自2024年上半年以来,我国医药零售市场也并不乐观。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为2986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药品占药店销售的81.5%,较2023年同期上升了5.1个百分点,而除药品外,饮片、器械、保健品和其它类别产品的份额与去年同一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保健品销售额下降30%。

华润集团粤港澳大湾区首席战略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浩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润堂全线结业是非常艰难的决定,但在经营环境困难下,公司希望集中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并强调不是看淡香港零售市场,零售模式转变得很快,相信非实体店或产品转卖的形式更符合市场需求。

王国平也对时代财经表示,升级产品品类,提高线上业务的占比,这些都是值得香港零售企业去探索的转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