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咱们村里的追梦人》栏目,贵阳市融媒体中心、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网联动乌当区融媒体中心,聚焦贵阳市乌当区羊昌村致富带头人、羊昌村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徐锦龙。

近日,在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对门山组,连片的蔬菜种植大棚有序排开,棚内空心菜、木耳菜、黄瓜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几位村民正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蔬菜,然后集中装车发往周边市州。

记者采访时,种植基地负责人徐锦龙正一头大汗地从大棚中探出身来,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搞种植业真是个体力活,你看我这手臂,半年不到就晒得黝黑发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锦龙是乌当区下坝镇人,但并非以种植业起家。长久以来,他都在贵阳市区经营生鲜超市从事蔬菜的终端销售,多年的销售经验让他对市场有了敏锐的观察和精准的把控,一直有打算从源头做起,把蔬菜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2023年,当羊昌村招商引资向其抛去橄榄枝时,徐锦龙心随意动,随即开展实地考察,便相中了现在这片平整的土地,双方谈妥具体事项后,徐锦龙便注册成立了贵州通宏聚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兴建设施,发展起了蔬菜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种植基地,也有了销售渠道,那种植技术呢?2023年11月,徐锦龙便带着在老家常年种植蔬菜的“田专家”一起上阵,结合设施农业,开始了科学种植。

“我们一期投入建设这片大棚种植基地,共有120个大棚共47.8亩,结合市场需求种植短平快蔬菜,目前每天的产量高达三四千斤,现在是一边种植一边完善设施,预计全年出产各类蔬菜150万斤。都是以批发为主,发往贵阳、安顺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农户对市场把控不准,难免出现种植的蔬菜不被市场青睐,价格也会大打折扣,有时仅能保住成本,有时甚至会亏损。”徐锦龙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有终端销售的丰富经验,可以通过市场变化来预判需求,从而种植相应品种。同时,通过种植多种品种发挥互补作用,避免了单一品种在市场上的劣势。”

企业“独善其身”并不是羊昌村招商引资的目的,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徐锦龙告诉记者,希望通过示范带动,将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形成更大的种植规模。在他的带动下,短短两三个月就有10余户农户发展起了蔬菜。徐锦龙说:“我们会向种植户提供种植品种的建议和种植技术,蔬菜成熟后可以由农户自行零售,也可以交给公司统一收购和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羊昌村发展蔬菜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徐锦龙说:“每年避暑季,这里有数千人住下来,吃穿用度必不可少,蔬菜是刚需,在拓宽我们销量的同时也保障了游客需求的供应。”

除了大棚种植基地,与之比邻的60多亩土地也被徐锦龙纳入了公司的二期工程。“有的蔬菜适宜大棚,有的蔬菜适宜露天种植,所以我们流转了这片土地用以扩充品种。”徐锦龙介绍:“目前公司已解决农户稳定就业8人,露天种植基地正在整治土地,开始种植后,每天可提供的岗位将增加到20个。从明年起,公司预计年产各类蔬菜也会提高到250万斤以上,每年务工工资支出在60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中,徐锦龙的思维跳跃不断,现在已经要把蔬菜产业从终端做到源头,下一步还要延长蔬菜的附加值,结合当地避暑经济开发避暑采摘体验,让游客到基地自行采摘喜爱的品种,在丰富游客避暑生活的同时增加基地的收益。不仅是服务外省避暑游客,还要将部分基地按照“开心农场”的模式运营,让贵阳城区的市民可以前来体验农业种植的全过程……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方民众。在徐锦龙的描绘下,羊昌村的产业发展未来可期,也必将构建起多业态、多维度的发展格局,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持续致富之路。

策划:杨阿敏

执行统筹:杨阿敏 李远芳

文字撰写:李佳旭

视频剪辑:方吉云

视频拍摄:安勇毅

海报设计:曾婧

片头设计:尚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