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孙子兵法》中有云“兵者,诡道也”。不论是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还是楚汉相争时得四面楚歌。在战场上总是伴随着尔虞我诈,这种智慧的博弈往往让人津津乐道,似乎战争的开始就是为了不择手段地取得胜利,在战场上不仅要面对生死的搏杀,更是需要将帅能够洞悉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中日士兵在同一地方却互不开枪?

然而,你们知道吗,在战国时期,战争十分讲究礼仪,素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鼓不成列、有人受伤不能在进攻第二次等等礼仪。在《左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和楚国交战的时候,楚国战士需要渡河,本来在敌军渡河队伍不整的时候,是最佳的进攻时机,然而宋襄王却坚持过去的礼仪,认为不鼓不成列,非要等到楚国将士全部渡过河,摆好阵势后再出击,结果导致宋国军队大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世人的讥笑,宋襄王却坚信自己做得没错。时隔千年,宋襄王的做法或许在我们如今看来没法理解,尤其是近代战争以来,随着热武器地发挥,战争变得更加的残酷。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战场上除了生死较量,同样也有类似的一些“潜规则”。比如在战争结束后,双方战士会收回自方战士阵亡的遗体,这个时候双方都默认得不进行战斗。

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事情发生在76年前得衡阳保卫战中,中日双方的战士们同时在池塘里捞鱼,一切看起来都如此得平静。然而在这件事情的背后,还有着更深的隐情。

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时期一场尤为艰苦卓绝的战争,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里,官兵们守着孤城足足坚持了47天,在这47天里,不知道打退了敌军多少次的攻击,守城官兵用血泪和顽强的毅力书写了一篇悲壮得史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场战争,衡阳保卫战一共分为三个时期,作为一个至关重要得交通枢纽,衡阳是华中通往西南地区的公路网中心,是西南门户的咽喉,在当时衡阳的税收排在全国第二。

这个军事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1944年6月下旬,日军为了打开西南地区的运输线,派了大约10万的军队,去攻打衡阳,刚开始,敌军分三个方向。

从江东岸的车站机场,从湘江,湘潭南下几处对衡阳实行了合围之势。尤其是在五桂山、天马岭两处战争尤为激烈。战争初期,为了保存实力,国民党第10军将军队回拢,驻守在衡阳的中心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人数上有5倍的差距,但是让日军久攻不下,十分得头疼。随即日军采用了疲劳孤立战术,紧紧包围中心地带的战士,并且不断得采取夜晚突袭,同时在突袭时还向城里发射燃烧弹。

在这样的战术下,致使国军损失惨重,导致数千人受伤和死亡。然而这些并没有让中国军人倒下,不管是基层官兵还是干部舍生忘死,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力,国军战士坚持了足足47天,两万人的部队,最终只剩下了区区一千多人。为了避免城里得百姓伤亡,剩下的战士投降了,这场战斗,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是日军付出了八万人的代价才取得的,虽败犹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弹药稀缺更可怕的是粮食全被吃完了,伙食从最开始的白面到最后连糠都没有,正因如此,在一场战争过后,国军战士看到池塘里因战争炸死的鱼,急忙去捞鱼。

而日军看到国军如此做,也去池塘捞鱼,由于饥饿,这场战争下形成了一个平衡的局面,前面还在战场上拼杀的双方,下一秒却在同一个池塘捞鱼。

总结: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靠的是10军战士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样也离不开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几百位船夫和工人,正是他们在后面提供后勤保障才书写下了这样的神话。

在这场战争后期,不管是日军还是衡阳城内的国军,全部都已经弹尽粮绝了。战场上这样的事奇怪却又不奇怪,战争让人疯狂,但是人性却没有缺失,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更应珍惜如今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