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在官场里,通常都得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

不过,凡事总有些特例。

就像郭荣昌这位干部,他就不走寻常路。原本只是个县委书记,突然间就跳升成了省委的大佬,越级飙升,不按套路出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箭般的上升速度,这是啥本事?

01

说起郭荣昌,他属于是地道的广东人。年轻时候在香港和广州的大学学习,后来1951年被分配到某个县做工作,到了1970年,他自然而然就到了县委书记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75年,形势一变,一些搞小动作的家伙想在地方政府里安插自己的人,想要从省市层面掐住大权,甚至和中央对着干。

这能忍?

邓公看不下去了,决定从草根层面提拔一大批年轻干部上来,进入省委、市委,用这种“掺沙子”的策略,稀释那些不良分子对省市的控制,直接破坏他们的小算盘。

郭荣昌就是其中的一名优秀干部,被点名提拔了上来。直接从县委书记跳到省委书记的位置,负责的是文教和宣传这些烫手山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传这块儿一直是那帮腐坏分子盯得紧的地方,所以郭的工作难上加难,得时时刻刻小心翼翼,一旦给人抓了把柄,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至于文教方面,那也不是啥轻松活。以前有些不安好心的人非要把一所农业大学迁到农村,让师生们去支援农业建设,这不是明显的瞎搞吗?郭荣昌看这明显是图谋不轨,坚决不同意搬迁。

但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那些腐坏分子可不是省油的灯,时不时就跑到省委大楼来添乱,搞得办公都成问题。郭荣昌和其他省委领导商量后,决定换个招数,用“缺经费”来拖时间,先把这些家伙应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时间一长,对方也就没了兴趣,自动散了。乱局平息后,在杨尚昆同志的带领下,广东省委开展了一场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的研讨会,开始了新的篇章。

02

在那个关键的研讨会上,郭荣昌身为年轻干部的代表,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次发言后不久,他被送到中央党校进修,过了7个月,他带着新知识和见识回到了广东省委。

但他内心有所觉悟,感觉自己的升迁太快,自身的政治素养还没跟上职位的高度。因此,他向杨尚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到基层去锻炼。很快,他就被调到了肇庆地委,尽管职称仍是省委书记。

来到了1980年的肇庆,这里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一个养鱼的农民为了扩大养殖规模,雇了五个工人,这在当时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应当受到批评。

但郭荣昌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这种雇佣关系实际上是促进经济效益,是在扩大“蛋糕”,完全契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

因此,他主张不必过度介入。他的这一看法得到了省委和中央的认可,因此没有对这件事做出任何干预。

03

1985年,郭荣昌重返省委,担任副书记,主管第一产业。他的第一项大动作,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废除了粮食的统销统购政策,推动粮食交易走向市场化,目的是破除市场的僵局,让普通百姓享受到更多实在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之后专注于慈善事业,成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慈善家。他多次组织募捐活动,筹集的善款全部用来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和无子女的孤寡老人。

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立刻呼吁企业家和有能力的民众慷慨捐助,帮助那些受灾的同胞。同年晚些时候,郭荣昌突患重病,被送往医院。

不幸的是,2008年9月13日,他在76岁高龄时离开了我们。即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依旧忧心忡忡地关注着民生问题。他的最后愿望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开创一番事业。

郭荣昌的故事,就像一部官场升迁的传奇,充满了起伏和挑战。正如古人所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初心不变,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从一名普通干部到省委书记,再到慈善家,郭荣昌的一生是对不懈奋斗和忠诚服务的最佳诠释。

他的故事不仅是官场升迁的案例,更是对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体现。郭荣昌的生涯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公众利益的执着追求。他的经历也启示我们,改革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无数像郭荣昌这样的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