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传统历史的小说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在于就是“虚构”历史事件,比如《三国演义》就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隋唐演义》更是把正史里并不显眼的秦琼一举塑造成了书胆,把一代名将苏定方转化成了大反派,由此也可见劳动人民的本事,而普通老百姓更相信说书先生的嘴,而不认可正史的记载,当然这也和当时老百姓不认字有很大的关系。而在所有的评话小说里,最离奇,最与正史不符的就是《杨家将》了。

真实的潘美是大宋开国二号功臣,曹彬第一,潘美第二,享太庙,生前国公死后封王,女儿是章怀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书中两大男主杨业与潘美与正史的记载完全不同,现在知道大宋开国名将潘美的人越来越少,而知道大奸臣潘仁美的人却越来越多。中国传统小说基本套路就是塑造一个悲情英雄,为此又必须设立一个奸臣的反面典型,开局基本上都是英雄被陷害被杀,最后悲情英雄的儿子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大仇得报,奸臣授首。这样的历史,黑白分明,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没有人性的纠结,没有对错的两难,没有灰色的中间地带,尤其适合普通老百姓的口味和思维,但现实显然并非如此。

而正史里的杨业是史上罕见的悲情英雄,那么,对他的战死负有责任的潘美,就一定是同样罕见的大奸臣。这就是典型的“英雄陪衬定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实历史的潘美可谓是少年英雄,文武双全,而且战功赫赫,潘美是宣布宋朝成立的第一人,是他单人独骑进入汴梁告之后周皇帝与满朝文武,后周房本换房主了,新的房主是个一个黑胖子——赵匡胤。

潘美字仲询,汉族,世代为军,史称潘美:“风流倜傥”。郭威篡位建周之后,太子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小伙挺会来事,25岁的潘美任柴荣的侍从军官。周世宗柴荣即位后,潘美补供奉官。此后潘美跟随柴荣南征北战,颇有战功。当柴荣准备用兵于陇、蜀二地时,命潘美统率永兴的屯兵,管理西部战事,在此期间,潘美与比他小两岁的开封府马直军使赵匡胤交情莫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奉命出征御敌。可是军队出征后,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自己做了皇帝,但这个时候,,赵匡胤急需派人回开封报信,通知后周朝中文武百官,尤其是小皇帝柴宗训和太后的承认并索要印授。而负责去传达信息的就是潘美,这既体现了赵匡胤对潘美的信任,也说明潘美能力出色。

但也不得不指出的是,这对潘美而言颇有风险,万一朝中有人拿潘美脑袋祭旗,那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从结果来看潘美没有辜负使命,协助赵匡胤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完成了改朝换代,大宋朝建立后,潘美就成为开国功臣。赵匡胤登基不久,李重进叛乱,赵匡胤亲自征伐,潘美随军出征因功授为泰州团练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得位后,为了防止武将有样学样,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首领的军权,直接加强中央对禁军军队控制。但赵匡胤对此特别表示:“诸节度皆解兵柄,独潘美不解”。当时潘美没被解除兵权?一方面是他当时职务不高,另一方面则是赵匡胤对他的充分信任。而潘美呢,每次出兵都把妻儿留在京城,向赵匡胤以示忠心。

开宝七年九月,赵匡胤命曹彬为主帅,潘美为副帅,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作为副帅,平定南唐,开宝九年,潘美为都监辅佐党进进攻北汉都城太原,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任命潘美任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潘美部署诸将进讨,平定北汉,基本完成中原统一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在赵光义雍熙北伐之前,潘美为大宋南征北战20多年。不论是平定南方各政权,还是抵抗辽军,基本上是战无不胜,被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任皇帝重用,在赵光义登基后,一直潘美已经是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他的大女儿已经是赵恒的正妃,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难能可贵的是,潘美此人宅心仁厚。赵匡胤代周自立后,在后宫发现了柴荣刚刚出生的幼子,不少人主张把这个孩子杀掉,只有潘美把那个可怜的孩子带回家,收为养子。可就是,就是这样一个仁人战将,后来却被彻底黑化了。而其中的起因就是雍熙北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熙三年的雍熙北伐,使得潘美背负了生命与名声难以承受之重,应该说,杨业之死潘美是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这一年,宋太宗赵光义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此,赵光义命三路大军北伐,分别由曹彬领东路军田重进领中路军潘美领西路军,杨业则做潘美的副将随军出征。

这次北伐是应该是两宋唯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因为曹彬遭遇辽军受到重创,战局随即逆转,赵光义只得命令各路大军撤退。潘美、杨业接到命令后,率军掩护云、寰、应、朔四个州的百姓撤退。杨业于是建议用调虎离山计,派兵佯攻,吸引辽军主力,然后在撤退路上预先埋伏精兵,掩护军民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业刚说完,就遭到监军王侁指责杨业畏敌如虎,王侁则计划宋军不但要直面辽军主力,但问题是,当时辽军兵力超过宋军三倍多的情况下,这一作战方案简直是飞蛾扑火。所以杨业表示反对,王侁则幽幽地说:“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杨业是北汉降将,最怕别人怀疑他有二心,可就在这场关乎全军战术的重要争论中,史书没有记下主帅潘美的表态。从结果来看,潘美并未阻止王侁逼迫杨业出兵,这是潘美犯下的一大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美的默然是因为监军代表皇帝的意志,当监军和主帅的意见不一致时,主帅往往为了自保,或免除不必要的麻烦,而选择沉默或附和监军的意见。结果就是杨业被迫出兵,杨业出兵前多次嘱咐潘美,一定要在陈家谷布置步兵接应,否则将全军覆没。

当时,潘美和王侁的确如约在陈家谷布阵,可就等到中午,见没有等到杨业不,王侁就以为杨业已经打败了辽军。王侁带着将士们纷纷离开陈家谷。史书中潘美“不能制”几个字,道出了宋朝武将的无奈,在皇帝的代表——监军面前,主帅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王侁带兵离开陈家谷后,传来了杨业战败的消息,此时,潘美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也跟从王侁的步调,撤离了陈家谷。当天傍晚,杨业战至陈家谷,原定的接应处却空荡荡没有人。一代名将身受重创,直至“士卒殆尽”,本人被辽军所擒。杨业没有投降辽朝,绝食三日而死。

事后,赵光义追究酿成杨业之死的责任人,认定潘美的过错是“不能申明斥候,谨设堤防,陷此生民,失吾骁将”,监军王侁、刘文裕二人的责任是“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最终潘美被降职三级,监军王侁罢官,流放金州,其他责任人也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朝廷的处置来看,北宋官方认定,王侁在杨业之死上负有主要责任,赵光义也知道监军才是造成潘美眼睁睁看着杨业去送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处置潘美时特别从宽处理。

尽管后来潘美官复原职,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或许是受杨业之死的影响,已经无所作为,直至老死。在这起事件中,潘美的确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不敢站出来反对监军王侁,不敢站出来支持自己的副将杨业。实际上就是岁数大了,没有魄力了,留恋权位,而变得懦弱。就此,潘美在后世被诋毁成宋朝的大奸臣,谗害忠良,里通辽国大奸臣潘美死后,获谥号“武惠”。8年后,配飨太宗庙庭,这是很高的荣誉。宋真宗时,他又被追封为郑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史料虽然明确认定王侁和刘文裕对杨业兵败负责,但从杨业的哭诉中就可看出他是被大家一起逼迫出战的,即“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这里的“诸君”是包括潘美的,最好的情况也是潘美默许了众将欺负杨业。潘美是否猜忌杨业,难以判断,但绝对不可能是因为潘美怕王侁,所以,杨业的失败,完全是宋军内部倾轧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