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这句诗,在焦裕禄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光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初到兰考,誓除“三害”

焦裕禄于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幼年家贫,仅接受了4年小学教育,便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开始参与农业劳动和小生意维持生计。

在日伪统治的阴霾之下,焦裕禄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绝望之中。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一位饱受压迫与欺凌的普通百姓,终因无法承受那无尽的苦难与绝望,选择了以悲壮的方式——上吊自尽,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这无疑给整个家庭笼罩上了沉重的阴影。

而焦裕禄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也未能幸免于难。他多次被残暴的日寇无情地抓捕,遭受毒打与折磨,身心俱疲。更为悲惨的是,他还被日寇囚禁于暗无天日的牢房之中,失去了自由与尊严。

即便是在短暂的释放之后,他也未能逃脱日寇的魔爪,被强行押送至遥远的辽宁抚顺煤矿,成为了一名被迫从事繁重劳役的苦工。在那里,他忍受着非人的待遇,用汗水与血泪书写着生存的艰辛与不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工作的极高热情。1962年12月,焦裕禄受命主政兰考,面对的是一片黄沙漫漫、盐碱遍地的荒凉景象。自然灾害的连年侵袭,让这片土地几乎失去了生机。

但焦裕禄没有退缩,他深知:“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磨练人。”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向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宣战,誓要让兰考旧貌换新颜。“

同志们呐,他们可都是咱的父老乡亲,咱的兄弟姐妹啊,由于灾情都吃不上饭了,这才只能离开这儿,这可不能怪他们,是咱干部没做好工作啊!”焦裕禄的这番话,如同号角,吹响了兰考人民抗灾自救的集结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兰考的艰难处境,焦裕禄非但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紧密依靠群众路线这一宝贵的工作法宝,即便身患慢性肝病,仍毅然决然地深入基层,亲力亲为地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

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封沙、治水、改地,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他频繁地踏入农民的简陋居所与牛棚之中,与百姓同甘共苦,共享劳动之乐。

他骑着一辆朴素的自行车,凭借坚韧不拔的双脚,踏遍了兰考县的每一寸土地,深入了解了“风沙、内涝、盐碱”这三大灾害的肆虐规律。在他的带领下,全县人民心手相连,共同面对挑战,展开了“疏通内涝、抗击风沙、治理盐碱”的壮丽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身先士卒,共克时艰

在焦裕禄的卓越领导下,兰考县的自然面貌与地质环境迎来了显著的蜕变,这份变化深深赢得了当地民众的由衷赞誉与爱戴。焦裕禄不仅是一位坚定的领导者,更是一位慧眼识才的伯乐,他积极争取并吸引了一位来自农业科研院校的青年才俊加入兰考的建设队伍。

尽管焦裕禄竭尽所能,以最诚挚的心意和最优厚的条件礼遇这位高材生,但面对兰考相对贫困的现状及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年轻人内心难免产生了动摇,萌生了悄然离去的念头,决定留下一纸告别的信笺后,不告而别。

得知这一情况,焦裕禄心急如焚,立刻徒步前往火车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最终找到了正准备踏上归途的青年。

面对年轻人已定的去意,焦裕禄没有责备,而是从衣袋中缓缓取出一个布袋,双手递上,语重心长地说:“兰考这片土地虽贫瘠,却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恳请你,在离开前,能带走这份家乡的泥土,深入研究为何它如此不利于作物生长。你的智慧与热情,或许能成为改变这一切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年轻人的心,他看到了焦裕禄为了百姓福祉无私奉献的身影。最终,年轻人被这份情怀深深打动,决定放弃原有的计划,留下来与焦裕禄并肩作战,共同探索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兰考县的面貌日益焕然一新,庄稼连年丰收,百姓的生活也愈发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焦裕禄与那位被深深感染的青年的共同努力,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不懈的追求。

焦裕禄身患肝癌,却始终坚持在抗灾一线。他亲自带领调查队,深入全县各地,查看灾情,寻找治灾良策。在盐碱地上,他亲手种植泡桐树,用实践证明了这种树木的耐盐碱性和防风固沙的效果。

在他的带领下,兰考人民逐渐找到了治理“三害”的有效方法,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百姓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魂归沙丘,心系百姓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晚期病逝于郑州,年仅42岁。他临终前的遗愿,是希望能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继续守望这片他深爱的土地。然而,出于种种复杂因素,焦裕禄同志的遗愿并未及时达成。

直至两年时光流转,在兰考民众深情厚意的强烈请求之下,他的骨灰终得安息于这片他深爱的兰考大地。1966年2月26日,郑州铁路局发出挂有四节车厢的专列,载着焦裕禄的灵柩和护灵的亲属、军乐队等前往兰考。

兰考县城万人空巷,火车站人山人海,街道两边挂满了挽联,成千上万兰考百姓自发披麻戴孝迎接焦裕禄的归来。当载着焦裕禄灵柩的灵车出现在街头时,悲痛万分的人群涌上前去,齐刷刷跪倒一片,哭声惊天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在悲痛中一头撞向棺木,这一幕更是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焦裕禄虽然已逝,但他的精神却如沙丘上的风,“我死后不要为我多花钱,省下来支援灾区。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后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这是焦裕禄临终前对组织上的唯一要求。他的声音虽已远去,但那份对兰考的深情与牵挂,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