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中谭嗣同的真正身份:反清的革命者

说起谭嗣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戊戌变法中主要领导者之一,是维新派中流砥柱,为了变法,不惜以血相谏,尤其是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国人。可惜有谁知道,谭嗣同竟然是个反清的革命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嗣同图

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只从他一些只言片语的言论就断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能用现在观点去回顾过去的历史,应该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全面去分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戊戌六君子图

实际上“戊戌六君子”,只有谭嗣同一人,清楚地了解自己因何而死,且自愿而死。今天人们多将谭氏归入维新派之列,实际上,早在入北京当官之前,他就具有强烈的反满立场。与其说谭嗣同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中的激进派,不如说是革命者,一个反清的革命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嗣同著作《仁学》

首先从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说起。《仁学》是谭嗣同于甲午战争失败后,结合佛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先秦以至明清的各种学说创作出来的。在书中,他不仅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推崇民主、自由,而且大胆地斥责清统治者暴虐的民族压迫政策和封建主义的名教伦理制度;他不仅积极要求变法维新,同时也发出了流血斗争的呼声。不仅提到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惨案,还在书中斥责爱新觉罗为“客帝”甚至“贱类”,排满思想十分浓厚。

孙中山《仁学》一书十分赞扬,说这本书对发展反清视野及改造中国作用甚大。黄兴认为“中国革命湖南最先:戊戌之役有谭嗣同,庚子之役有唐才常”。陈天华、邹容、吴樾等人,更是深受《仁学》影响而走上革命党之路”。在这里作者稍提一下唐才常,唐才常与谭嗣同同乡,同师于欧阳中鹄,并称为“浏阳二杰”,是维新派领袖。戊戌变法失败后,走上了反清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才常图

1897年湖南维新派成立时务学堂,邀请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为学生授课。在教学期谭嗣同间曾私下与唐才常等人偷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反清书籍,并加上注解,秘密散播散发给学生阅读,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并且利用《湘报》公然为《明夷待访录》等书作广告。而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一段自述也证实了,在当时时务学堂教义确实是以种族革命和民主平等为主要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务学堂图

至于为什么戊戌年谭嗣同北上担任军机章京,革命党人章士钊是这样认为的,谭嗣同北上的用意,绝非效忠清廷,此次进京只不过是以借维新变法活动,秘密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为推翻清政府做准备。可惜的是由于维新派软弱无能,急功近利,很快就触动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根本利益,被迅速疯狂绞杀,谭嗣同的愿望也因此落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阳予倩编《谭嗣同书简》

谭嗣同的老师欧阳中鹄的孙子欧阳予倩也有类似看法,欧阳予倩搜集家中珍藏的谭嗣同写的书信并于1940年代编成《谭嗣同书简》。在该书序言中,欧阳予倩披露:“在他(谭嗣同)的著作中,他对清政府不满的议论颇不显明,他给我祖父的信里却公然说满人视中国为傥来之物,无所爱惜。可见他骨子里的主张跟保皇的主张不同。他对于利用光绪行新政,不过认为是一时的手段。还有一事为证,就是他曾经秘密把《大义觉迷录》、《铁函心史》一类的书介绍给我父亲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嗣同就义图

至于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明明有机会逃跑,但为什么选择英勇就义,作者认为谭嗣同是一心求死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句话说明了谭嗣同已经明白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强大的革命力量,但他不想苟且地活着,虽然保得性命继续革命,但是东躲西藏。如果慷慨赴死,会激励后人,前仆后继,将反清的革命大业进行到底。两下比较,作为革命者,血性男儿的谭嗣同选择了后者,用自己的鲜血为革命事业明志,同时为了自己毕生的政治抱负而献身,同时也为之后的辛亥革命浪潮点燃了星星之火。

看完本文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