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农村家庭想要买个“货车”,一般会选择五菱宏光的面包车,或者轻卡。

因为这类车皮实耐用、车厢大、通过性强,如今面包车、小货车还有了新能源版,在农村里就更加方便、省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年前,农民买货车,大概率会买个摩托车,或者是带车斗的三蹦子。

20年前,农民使用的“货车”,其实就是“自行车”。

有人问了个有趣的问题——早年的影视剧中,大家骑自行车的方式,为什么是一只脚踩在踏板上,一只脚单脚蹬地,滑行一段距离再上车?

因为当年的自行车是“运输工具”,不是健身器材。

一切的设计,都是冲着结实、耐用、实用去的,既要能载人,又要能载货,所以车身一定要大,杠子一定要粗,后座一定要宽,前杠上坐小孩,后座上坐媳妇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的自行车很高很大很重,很少有人能够原地跨上去就启动,大多人都要先蹬地滑行,再甩腿上车,这是从小练的“标准技术”。

滑行甩腿上车有个弊端,如果后座坐了人,容易一脚把后座上的媳妇和孩子踹下去……所以一般是先滑行骑上车,然后老婆或者孩子一路小跑追上来跳上车座,大家技术都非常娴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小孩子学自行车,可没有如今各种各样的“儿童自行车”可以玩,只能拿大人的二八大杠去练,小孩腿短,没法从杠上跨过去,只能从杠下面把腿伸过去,身子挂在车上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村里做小买卖的生意人,他们的自行车那都是“载重王”,后座插一根粗大的木头,两边绑上两个笼子,里头能装上百斤货,甚至能装十几头小猪仔去贩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人们还要学一项真正的技术,就是“自行车后座绑扎技术”,后座上的一段绳子,怎么能够绑上上百斤的粮食、杂货……如果不会这个,就说明这个人手艺不精、水平不行,不是个能做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才过了短短的十几年,但现在这样的场面很少见了,要找这样的车子,得去东南亚和非洲了,如今的越南女人、非洲黑人,还在用这样的自行车运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自行车轮子还一定要大、粗,因为当年的路不好,农村里有大量的泥巴路,坑坑洼洼,某些河沟还有上下坡的“捷径”,所以,自行车要具备一定的“越野功能”,通过性要好……动力嘛,全靠两条大腿有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看,中国人对车的追求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车就是个交通工具、运输工具,得实用,什么底盘、操控性感受不到,但是车子得结实、空间得大、能干的事要多。

大就是好,大就是生产力。

哪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人朴素实用的内涵一直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