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不知是否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爬上了灵山,正准备去雷音寺见如来佛祖,却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

唐僧见这河宽阔汹涌,河上只有一根独木桥,唤凌云渡,这桥又细又滑,根本不能过人。

他正琢磨着如何渡河,如来派来的接引佛祖撑着一条小舟已然现身面前,叫着“上渡!上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僧看着这来舟虽没有底,但好在稳当,也就在孙悟空的催促下走了上去。

但好不容易上了舟,却见凌云渡下突然现出了一具尸体,三个徒弟不惊反笑,跟唐僧说,这尸体就是他。

是不是还挺诡异的?但这确实是《西游记》里第九十八回吴承恩写的的真实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僧之死的真相

对于唐僧过凌云渡这个情节,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说,这是唐僧被金蝉子夺舍了,他早已溺死在了这凌云渡,最后走进雷音寺的是金蝉子。

也有人说,凌云渡的尸体只是一个幻像,雷音寺里的就是唐僧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第一种观点者给出了理由——

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后曾让唐僧把他头上的金箍拿下来,此时唐僧一改原来取经路上的形象,答应得非常爽快。

而且孙悟空一摸头上的金箍,发现真不见了,这样的本事显然只有金蝉子才会有,肉体凡胎的唐僧根本无法做到。

不过,需要提醒下持这一观点的人,此时的唐僧已被佛祖奉为了功德佛,又怎能说是肉体凡胎?

可能是他使了法术,也可能是得了如来的默许,金箍便从孙悟空头上消失了,以此来论证唐僧的真伪,站不住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唐僧到底死没死?我们不妨来看看如来是如何称呼唐僧的。

当时,唐僧跪在雷音寺如来面前,只听到一句:“圣僧,你的前世是我的二徒弟,名字叫金蝉子,现在你功德圆满,终于得以又相见。”

从这里就可以看个明白,唐僧并没有死在凌云渡,见到如来的就是他本人。

金蝉子已经是他前世的事情了,如来封唐僧功德佛,是嘉奖他一路的辛苦,也是勉励他皈依之后传经到东土大唐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僧的真身问题在灵山四大金刚的口中也能得到印证,他们对唐僧的称呼也是“圣僧”二字,而非金蝉子。

再之后,唐僧取经功德圆满回到东土大唐,唐太宗李世民出来迎接。

此时,唐僧对李世民的称呼,还是“主公”,可见二人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李世民见到的还是那个御弟,那个原来的唐僧。

如果说唐僧这时候已经被金蝉子取而代之,试问金蝉子又怎么会懂得东土大唐三拜九叩的礼节?

李世民见到他的时候更会是一脸错愕,想着这是谁啊,西天取经真的如此辛苦,人都变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承恩的原因

类似的真假身份问题在《西游记》中还有不少,如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真假美猴王之争也引发过很多讨论。

有人说,如来佛祖区分真假悟空时,已将真悟空害死在了灵山,六耳猕猴则是侥幸逃脱的那一个。

他受到如来的默许,而后一直以真悟空的身份跟着唐僧一路西天取经。

这从之后的取经路上,孙悟空乖了不少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耳猕猴一难后,孙悟空没有再欺负过他的二师弟,也没有再被唐僧念过紧箍咒。

再者,六耳猕猴神通广大,有预判未来的通天本领,对世间万事都了如指掌,试问又怎么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让自己白白死在了灵山之上呢?

此说法看似有理,其实是和吴承恩的原意严重背离的,姑且也就当个笑话视之吧。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本意是要崇佛抑道,不可能把如来写得太坏了,让佛祖和六耳猕猴联合起来耍诈,把假悟空塞进取经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第一主角,也是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功能的。

吴承恩将孙悟空当作叛逆英雄塑造,整个取经故事都是借由他的成长,来说英雄的蜕变,英雄的出路,又怎么会让他死在了半路上。

吴承恩毕竟不是希区柯克,《西游记》也不是《惊魂记》,不会搞主角半路失踪这样的叙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