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淑秀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一听到父母说话,内心就莫名地烦躁起来,一股无名火“噌”地一下就冒了出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点燃的导火索,毫无预兆,哪怕父母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你却像是被触动了某个情绪开关,瞬间就被烦躁的情绪所笼罩,内心仿佛有一股力量在不断地冲撞,急于寻找出口,可理智又告诉你不应该这样,于是就在这种矛盾的情绪里挣扎。

这个时候,你感觉自己脾气不好,或者感觉自己不孝顺,确实是这样吗?

其实,这并非意味着你反感或者讨厌父母,也不是你本身缺乏耐心、脾气暴躁,而是投射着你童年与父母的相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这种情况大多源于我们的童年时光,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度剖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自我,放下矛盾与自责的心结。

一、童年创伤与经典条件反射

1. 关联建立

在童年时期,如果父母经常控制、打压和否定我们,我们的大脑会将与父母的交流场景和负面情绪(如恐惧、自卑、沮丧等)建立起联系。

就像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中,铃声与食物建立联系一样,父母的声音成为了引发负面情绪的“铃声”。

随着这种关联不断被强化,我们长大后,只要听到父母说话,即使内容并无伤害性,大脑也会自动唤起曾经的负面情绪,无名火也就随之而来。

2. 情绪记忆的影响

童年时期遭受的持续负面评价会形成深刻的情绪记忆。大脑中的杏仁核会存储这些情绪记忆,当再次接收到与父母相关的信息时,杏仁核会迅速作出反应,优先处理这些情绪信息,而绕过理性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发烦躁情绪。

二、负面预期与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