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董三自,专注国学。今天继续分享心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本人才疏学浅,疏漏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来找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文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大智慧。

不过,由于古今文字的差异,让我们对古文的理解不那么容易。

比如阳明先生对学生说“施教不可躐等”,这里的“躐(lie)等”一词,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显得很陌生,难以理解。

那么这个词究竟啥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躐,有超越、逾越之意,躐等,就是逾越等级,不按次序的意思。

结合他的话,“施教不可躐等”,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要因材施教。

比如一个人天资很高,一点就通,这类学生,就要稍微教点深奥的知识;

另外一名天资较差,明明是“困知勉行”的状态,你却拿“生知安行”的标准去要求人家。

这岂止是愚蠢,简直就是断除别人对学习的信心!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教授知识要讲究次序,循序渐进

拼音字母都没教,不可能就直接教人识字;

普通的算术题都没弄明白,也不太可能直接就给人上奥数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礼记》中也有“学不躐等”的说法。

这是提示我们,学习应该讲究次第,由易入难,由简入繁。

对我们喜欢看书、求知的朋友们来说,学不躐等,就是要懂得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吃饭要一口口来,不要有一口吃个胖子的贪心。急于求成,往往导致心态急躁,反而什么也学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我们要学习国学,而国学博大精深,流派众多,典籍浩如烟海。

只能从其中的某个流派入手。

想了解某个学说,某个学派,就要去读他的经典、代表作。

第一本是最难坚持读完的,接下来就要轻松得多,再这样一本本读下去。

读多了,知识间自会产生连接,渐渐有融会贯通之感。

这是我对“躐等”这个词的浅见,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