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尼诗之败

疫情后三年,轩尼诗这个品牌,在上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好像疫情前,轩尼诗就开始沉寂了。

不管是户外广告,还是渠道覆盖,轩尼诗都没有发出足够的声量。她可是法国三大干邑白兰地啊。

中国是酒类产品的海量市场,洋酒只占酒业3%的份额,里面有三家:

保乐力加(马爹地)、人头马XO、轩尼诗,合称“三大洋”。

“三大洋”这个叫法,最初流行于闽、粤两省。

原本是“四大洋”,还有一家君度(Cointreau)。他家是由于受到拿破仑许可,可以在酒标上印拿破仑肖像,也被称为拿破仑。

1989年,人头马(Remy Martin)和君度(Cointreau)合并成人头马君度集团,形成了现在的“三大洋”格局。

大洋三家各有来头。

人头马君度是干邑传统与底蕴的代表。

“三大洋”中,人头马公司最地道。她是唯一一家由干邑当地人创立的,创始人家族经营至今。只使用产自大、小香槟区的葡萄为原料,蒸馏白兰地。

人头马也是三家中,唯一坚持自己种植葡萄的。干邑原浆,全部来自优质香槟产区,号称“生命之水”。

马爹利(Martell)的母公司是法国酒业巨头,保乐力加(pernod-ricard)。营销最厉害,渠道落地功能很强。

论调性,轩尼诗(Hennessy)是独一份。只因她的母公司,是欧洲第一大上市公司,奢侈品界的名流,路易威登-酩悦(LVMH)。

LV加持,轩尼诗的理念是把干邑当成奢侈品来卖,讲究品牌调性。

这点没错,但她的谬误在于,像中毒一样,迷信着所谓“Style”(调性)。

团队的销售都是鼻孔朝着天,好像他们才是皇。

开营销会,其他酒商都是把营销商当成是上宾,客人坐中间。轩尼诗开会,他的营销都是坐在最中间,客户都是坐边上。

轩尼诗要塑造这个调性:

是你求着轩尼诗做生意,因为我们看不上你的Style,还不搭理你。

得,和她家做个买卖,捧着现金去,还要经受不伦不类的鄙视链。

轩尼诗还老是调侃客户,好像客户在他们面前就很low批,他们很高大上。

渠道毛利率不高,普遍挣扎在经济下行线上,轩尼诗还这样做就疯了。

市场对轩尼诗的“不食人间烟火”,越来越不满:

你是酿酒的,我是卖酒的。我是你客户,你要尊重我。

至于我,我的客户,从你这里拿了酒,怎么喝,以及客户拿了酒又送给了谁,这是客户自己的事情,跟你们品牌方没有关系。

我付了钱,我们银货两讫,你管好你的事就好了。潜台词是,我有没有你需要的调性,以及我的调性高低,都和你没关系。

我们达成交易,就是你售出了认可。不能我付了钱,你还不认可我。那就不要达成交易,你直接拒绝财神好了。

弱渠道不敢说,可强渠道就敢指出:轩尼诗用对中国客户的贬低,掩盖品牌方既要保持品牌高端,又想得到人民币的内在矛盾。

轩尼诗这个品牌是自我分裂的。

从轩尼诗进货,几乎没有返点。

不像其他干邑品牌商,跟中国渠道伙伴同等打天下,打完了以后获得了什么好处,还跟你来分。

轩尼诗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优惠。好像你从他那边进货是应该的,他那边就是个天一样的调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轩尼诗从三分天下,到现在市场份额“若有若无”,自己知道自己的毛病,也想改,请教了不少渠道人。

客户提了很多修改意见,但是到了轩尼诗这里,都不能改,没有人能说算了。

客户就推辞,你们家太牛了,生意我不做。

反正轩尼诗的品牌也不是最强的,客户不从你们这边拿货,我们可以推荐从其他品牌拿货。我也不缺客户,收入也都在我这,你们这个品牌我们就不做了。

调性和落地,两者不可偏废。

业内有人总结:没有落地就得不到客户,光落地没有调性,价格又提不高。

业内都在学轩尼诗的调性处理,品牌美学、品牌塑造你追我赶,但轩尼诗学不到,也不肯学其他家在中国的落地。其实从品牌学落地易,从落地学品牌难。

“三大洋”慢慢变成了“二大洋”。

只不过,大多数倒掉的品牌是输给了竞争对手,轩尼诗是被渠道唾弃,自己做不下去而离开的——反正母公司路易威登也亏得起。

同样的“特洛伊木马”的商战故事,十五年前也发生过,关于“白酒之王”的争夺。

第一白酒,当年是五粮液的,浓香型打遍天下无敌手,茅台是默默无闻的酱香新秀。

五粮液和茅台,五粮液就是打造调性。创始人仗着市场份额在手,品牌优质,鼻孔朝天,牛气哄哄,哪怕批了条子都得不到货。

茅台就暗中招募了一群既有眼光又有野心的年轻营销人。

这个团队分析了市场,主攻了政府和军队两大客户,免费送出一批酒,长达十年稳定地送客户,培养市场。

浓香和酱香两种类型,据说喝惯浓香的酒,喝酱香有种臭味,转化门槛相当之高。五粮液经过测试,就很放心。

可是,事物都有两面。

一旦客户越过了高门槛,习惯了酱香的酒糟味道,再从酱香回到浓香也非常之难。他不会再碰浓香酒了。

茅台侵蚀了市场10年之久,等到五粮液一朝醒过来的时候,用户基础已经不能够翻转了。

五粮液就这样丢掉了老大的位置,被打得既没有价格又没有调性。

中国酒业最大的败局,并不是《大败局》所写的陕西秦池,而是它。

市场好残忍的。

左宗棠说过:

卑贱时要锋芒毕露,富贵时要谨小慎微。

前半句的意思是:

当你身处低谷时,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大胆试错,放手去干,甩开膀子往前冲。

后半句的意思是:

当你成功之后,应该如履薄冰,慎言慎行,而不是变得飞扬跋扈,肆意妄为。

卑贱时要自信勇敢,发达时要谦卑和气。

此乃天理,乃守中之道。

可世间庸碌之辈,却往往把两者搞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