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写道: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其实,这世上很多东西,都是讲究缘分的。

如果缘分没到,你再怎么主动去争取,都是徒劳一件罢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争,顺其自然,自然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

正如这句俗话所说:

“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因此,不争,才是人生的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争低级脸面

俗话说得好:“人要脸,树要皮。”

面子既是最难割舍的东西,又是最肤浅的东西。

太多的人,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生生的咽下了死要面子,活生受罪的苦。

圣人孔子的名号,相信没有人会不敬佩。

但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人,也做过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

孔子有一位字写的十分不错,但家庭环境会比较贫穷一些的学生。

有一年的冬天,孔子收到一个来自于大户人家的请帖,邀请孔子到家里去吃饭,并提几个字。

于是,孔子便想起了这位学生,叫这位学生与自己一同前去。

但是,这位学生却让自己犯了难,一边是家庭贫穷,买不起好的衣服,一边是老师邀请,不敢让自己拒绝。

这时,这位学生的妻子就提出了一个方法,让他在里面穿上红棉衣,红棉裤,外面在套上蓝布衫。

可是在这个时候,意外又发生了,大户人家丢了一只金杯,怀疑是在坐的人偷的,就要搜身。

而孔子的学生觉得自己撩起衣服来十分尴尬,便在桌底下暗自踢了孔子一脚。

孔子感受到了这个暗示,在心中以为是学生偷了金杯,便让自己掏出十两银子,劝主人罢休。

在回家的路上,孔子便责怪学生偷金杯,大学生明说自己没有偷,只是害怕自己的红棉衣尴尬。

孔子听完之后,便连连跺脚,说:

“感情我的十两银子给我自己买了个贼做。”

又过了几天,这户人家把尺两银子和一封信送到了孔子面前,说明了金杯没有丢,只是被雪掩藏了。

孔子看完之后,叹气道:

“唉!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自己的面子,差点戴了贼的帽子。”

其实,人真正的面子,在于自己的体面。

只要能够让自己行得端,坐得正,坦坦荡荡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维持好了基本的面子。

这样,我们就不会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言一行都受到了要面子的拘束。

如此,我们才能更加轻松的行走在道路上,找到人生当中,真正需要去追求的东西。

毕竟,掌握了人生真理的人,从来都有自己的境界,不会把表面看的太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逞口舌之争

杨绛说:

“不要逞口舌之快。

憋住了风平浪静,憋不住翻天覆地。

有些事忍一忍就过去了,如果没忍住,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给你的亲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一时的气愤,和别人喋喋不休的争辩起来。

通过这种口舌之争,我们当下也许会觉得很痛快,觉得把别人说赢了。

可是,综合各方面来看,你不知道对方是否心胸狭窄,是否早就已经计划好了报复你的方法,危机仍然是存在的。

就像这句话说的一样:

“两张耳朵和一张嘴,谁能管住自己的口舌,谁在今生与后世都是平安的。”

所以,和完全不理解你的人,层次不同的人去逞口舌之争,可以称作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而且,聪明的人一定可以发现,无论是说话技巧多么高超的人,都很难以去说服每一个人。

但只要你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是对的,把事实摆在人们面前,就很难有人去否定你。

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即使不相信听到的,也会让自己相信看到的。

德谟克利特曾说:

“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事,也是人干出来的。

所以,我们有一张嘴巴,只是更方便彼此沟通交流,和证明自己是没有半点关系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别人觉得你是对的,那就拿出你的努力和实力来,把事实摆在别人的眼前。

可若是你不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你没必要去和别人纠缠不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逞口舌之争,没有任何的意义和好处,反而会在各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才能悟出人生的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争利益得失

海威明说过:

“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确实如此。

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这件事情很糟糕,就是因为自己的损失太大,没有办法去挽回。

可如果我们根本不去计较这些利益得失,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给我们造成影响。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凭自己本事得来的,怎么能够白白失去呢?

但你要清楚的是,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得到和不断失去的过程,没有人会拥有所有,也没有人会失去所有。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有着因果关系的,没必要太过于在意,也没必要和人去争。

如果你实在是放不下失去的利益,倒不如把争斗和抱怨的时间放在正事上,为自己博取更多的利益。

刘裕章也说:

“你不要计较你的人生,你要计较你的价值。”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拥有的利益多,才证明我们这个人是有用的。

而是我们可以去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才能够说明我们是有价值的。

因此,余生让自己看的更淡一些,过好当下的日子就足够了。

这样,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也能坦然自若,自然也就悟到人生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