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美食,公认是那碗锅盖面。而最拿魂的,不应该是一般人以为的腰花面,虽然该面很接地气,但没办法,还是牛肉面能端得上台面,没有为什么,这就像西装和牛仔服的区别。虽然我也很喜欢腰花面。就像几年前去温哥华见儿子,超市的猪腰便宜,一大盒十来个也就十刀左右,腰花面端上来,儿子连呼过瘾,我也瞬间找到了故土的味道。

“如果你在镇江没有收入,遇到困难,您可以来小店,告诉服务人员来碗牛肉面,吃完直接走就是,不必客气!以后您有能力了的日子里,记得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谢谢!”

这是一则挂在陶大京口门店前的告示。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牛肉面虽说不值许多钱,但能让人看到其中的体贴和尊重。

初次看到“陶大”这店名,实在感到有点粗糙,觉得太过直白,缺少内涵,不太符合典型的小城人内敛谦逊的性格,不屑一顾,面更是不屑一尝。

但这则告示,分明有着温度与色彩,不免让人刮目相看,竟至有了登堂入室,一探究竟的冲动。店面不大也不小,没有富丽堂皇,哗众取宠,而是恰到好处地容纳了食客。

店主人会是啥样?我这样的不速之客,一般人会以为是刁蛮任性的主,避之惟恐不及。还没容我多想,便迎上来一位中年妇女,淡妆亮相,普通装扮,中等身材,一点都不显山露水。

“我是陶大面馆的负责人,我叫陶琴,请问您有什么需要?” 一句话,简单扼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让我不得不提醒自己不能小看了这女人。

对方姓陶,小店也以“陶”字命名,想来二者之间必有联系。似乎是看到我脸上表现出的疑惑,陶琴也不隐讳,“陶大是我弟弟陶刚开的,我是来给他帮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来镇江时,陶琴10岁,陶刚只有17岁

虽然早市时间已过,但食客仍是络绎不绝。陶琴一边和我交谈,眼睛却没闲着,不时地扫视着顾客和员工,冷静地做着判断,下着指令,沉着应对。见她有点忙,我便有中断采访的打算。

你如果没事的话,可以坐下来,我这里有现煮的咖啡。见到她有谈话的兴趣,正好我有点空闲,不忍再拂她的好意。才喝了两口,她便转过来,在我对面坐下。

在国外多年,已习惯了喝咖啡。她冲我一笑,见我没有打断她的意思,便接着说。没想到这时又来了几个熟客,她便起身,说声我去照应一下,顺便递给我一小碟肥肠。肥肠于一般人是重口味的黑暗料理,但彼之砒霜,我之蜜糖,于我却是心爱之物,可这碟肥肠颜色淡黄,入口酥烂,咸口偏淡。待她重新坐下,心直口快的我忍不住告诉她,这道肥肠,对于北方人嫌淡,而对于镇江人来说,爱吃酱红甜口,糖色不够,韧劲不足,失去咬嚼,口感就差了点意思。

陶晴皮肤白皙,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她不仅没有怪我太直接,反而频频点头,表示接受建议。

镇江面馆几千家,有免费豆浆稀饭,又有谁家能提供咖啡。我很喜欢这种打破常规思维的做法。看着她的笑脸,我注意到她的左脸颊有一道疤痕。陶琴并不忌讳,而是直言相告,那是女儿刚满一周岁的事,她骑电动车下班被一辆黄面的撞飞出去。送到医院,连医生都认为她被撞散了,小命难保。结果命运之神护佑,她除了左脸被玻璃划破,身上仅有两处骨折,被医生连称奇迹。

我大发感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陶琴笑着点点头,她这辈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这一切都源自外公和母亲的教诲。

陶琴接着告诉我,她祖上是苏州人,清末屠城,爷爷从苏州逃荒到涟水,随后父亲也和四个兄弟一起到了涟水。因为爷爷有弟兄在镇江,陶琴的弟弟陶刚13岁就投奔到镇江打工。因为年纪小,又没有一技之长,什么苦脏累的活都干过,甚至烧过电焊,蹬过三轮车,收过废品,但都没挣到什么钱。

陶琴的父亲是老师,小富即安的思想和她祖母一样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极力反对女孩子们出去闯。母亲虽是没多少文化的农民,但积极乐观,大度开明,她鼓励孩子们要勇敢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精彩,才算没有白活。外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宁愿向南十里,也不要向北一里。这些都在无形中对陶琴姐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陶琴19岁从老家到镇江打工,第一个月工资虽然只有58元,但她牢牢记住母亲的话,坚持出去闯,不要想着挣多少钱。在工厂打工只能糊口,陶琴的小姐妹在外贸服装厂做衣服,得知出国劳务挣钱多,临时抱佛脚,匆匆学了一个礼拜的缝纫,便和小姐妹一起出国打洋工。

第一次和外贸公司到马尔代夫两年,基本都是做流水线上的缝纫工,后到约旦四年,被独具慧眼的车间领导发现并重用,自此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管理工作。因为结婚时是租房子,所以陶琴第一次休假,从国外回到镇江就果断买下人生第一套房,从此让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陶琴接下来又到马来西亚打工两年整,感觉东南亚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被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让陶琴最震撼的是过农历新年,马来西亚不仅会为了新年举办歌舞表演,更有跑旱船,舞狮等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从七月初一到八月初一,家家户户门口点上蜡烛,七月十五则会大摆宴席,燃放烟花爆竹,供猪头,唱戏,并行三叩九拜之礼。

陶琴回镇江休假,母亲告诉她,自己在大西路吃午饭,有志愿者教礼仪,做义工。这方面对老年人是利好,可再看到国内的传统节日冷冷清清,没有节日应有的热闹氛围,反倒是些外来的洋节还有点人气和火爆。就不由感慨,我们中国人还是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并将之传承和发扬光大。

09年陶琴到越南工作长达12年之久,起先管理三百人,后增加到五百人。虽然做主管,年薪三十万,但外贸服装公司节奏快,交货时间紧,压力太大,逐渐让她生出力不从心之感。

再说弟弟陶刚95年面临全面改制下岗,活着不易,生存第一位,于是开始帮别人面店打杂跑堂下面。为他人打工十年。15年开始感觉自己都三十多岁了,一个男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可做什么都不成气候。屋漏偏逢连夜雨,一直相濡以沫的妻子没有和他继续咬紧牙关过苦日子,反而选择和他离婚,这更加让他感到人生渺茫,根本看不到一点希望。

16年,陶刚和远在越南打工的姐姐商量,准备自己创业,但父母兄妹都不赞成,还说想创业但没本金。陶琴二话不说,立马借给他十万元,陶刚就用这十万元,投资开办了一家锅盖面馆。当时要注册商标,他拿不定主意该取什么样的名字,就打电话到越南咨询,陶琴半开玩笑地说,“名字一定不能拗口复杂,咱们干脆就叫“陶大”吧。”陶刚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觉得“陶大”朗朗上口,简单好记,便用“陶大”注册了商标。

当然他也没让姐姐失望,本身就能吃苦耐劳,且面馆价格公道,口感美味,第二年面馆盈利后很快还清欠款。姐弟俩感情甚笃,从未有过龃龉,更没有在金钱上锱铢必较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姐弟俩在陶大品牌刚成立时候的合影

20年疫情前,陶琴回国休假就再也回不去了。首先是她母亲在疫情期间去世,理所当然要忙着料理后事。等疫情稳定下来,国外公司还是想她回去,但她已习惯了镇江的慢生活,不愿再到国外做紧张焦虑的工作。等丧事忙完,陶琴就帮助弟弟打理京口门店,有了姐姐这个镇店之宝,陶刚则放心大胆地在外面跑,协调各店面的盈利情况,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口感、调料、原材料,成本收益等等杂事。

陶大面馆从16年创办,至今已近十年,其中的风雨历程,陶琴最有发言权。因为有长期在国外的管理经验,陶琴深谙细节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对门店员工的管理便从细节入手。

比如擦桌子,刚开始员工都是从头到尾用一块抹布解决。陶琴觉得这样不清爽,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在擦桌子时,两手各抓一块,一干一湿,先用湿抹布,再用干抹布,这样做的效果不错,整个店堂的桌面变得清爽整洁。

还有口罩问题,疫情之前,员工们都没有习惯佩戴口罩。疫情期间,不令而行,因为没有人会和自己的生命安全过不去。疫情之后,员工们纷纷放下戒备,摘下口罩。陶琴就苦口婆心地请他们长期佩戴,要求不仅仅是疫情才意识到生命可贵,而细菌病毒无处不在,佩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每个顾客最大的尊重。

陶琴不是个强势的老板,她对每个员工都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店里最硬性的规矩是服务员端盘子时不允许嘴巴里吃东西,这让员工素质加以提升,让门店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陶琴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心得体会对员工倾囊相授,告诉他们一定要学会尊重顾客,尊重每个人,哪怕店里来的是个乞丐,也应该笑脸相迎。

采访全程我是背对门口,我注意到她突然中断和我的交流,叫此刻离门口最近的一个服务员赶快到门口搀扶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我扭头看到服务员快速上前,慢慢把老人搀到外面,并为老人指明公交站台。这个温馨的场面让我深受感动,她这是将顾客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也当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颇有沙家浜中阿庆嫂的精明能干。

陶琴人美心善,她做面条最大的成就感是看到顾客吃得盆干碗净,最忧心的是食客面对一碗面条,仅吃两口就不再下筷。遇到此种情况,必定要问清原委。比如有一次,一位老顾客只吃了两口就不吃了,一问才知,原来是头天晚上打牌熬夜累坏了,毫无食欲。她就贴心地请对方今后再没有食欲时,就直接来吃一碗免费的粥和小菜,免得浪费,因为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陶琴还关照服务员在接受顾客点单时应学会察颜观色,比如女性比男性面量稍少。遇到带小孩来消费的,及时给孩子送上饮料和鸡蛋糕,先垫垫饥,免得等面条时饿了哭闹。而给老人的浇头要软烂清淡,给年轻人的要荤多素少,Q弹有嚼劲。

我问陶琴,镇江锅盖面馆有几千家,你们凭借什么来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她笑着说:“我们陶大从开创起就认真做生意,尽心竭力做一碗有人情味的锅盖面,千万不可小看一碗面,这小小一碗面中藏有大乾坤。”

目前陶大的直营店有两家,而加盟店在镇江(包括句容、丹阳)有三十多家,她和陶刚一致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给前来加盟者定下严格的规矩,一切必须按照标准来,比如盐的用量多少克?酱油用量多少克?学习按照正规配比,不得擅自添加删减。并不定期地前去抽查,只要查出三次不合规,就不留情面地解除合约,不让其再加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陶大品牌的质量和效益。

从16年到22年,江苏卫视每年都会到陶大面馆来采访,甚至还不定时的进行暗访。因为陶大的物美价廉和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江苏卫视每次来“找茬”都无功而返。这在无形中提升了陶大在镇江早餐界的地位,让它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姐弟俩去年在京口分店的合影。

我无意中提到个人情感问题,得知陶琴的丈夫已在12年前因病去世。她说哪个女人不想拥有完整幸福的家庭,可是现在人太功利,张口闭口只谈钱,不谈感情,经过几次无果的相亲后,陶晴干脆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逃情”。她说:“自己只想在余生平安度日,感情的事情强求不来,一切要靠缘分,总之宁缺毋滥吧。到我这个年纪,绝对不会因为孤独寂寞再随便走进婚姻围城。”

我和陶琴年龄相仿,性格相近,相谈甚欢,眼见到了中午时分,我起身告辞,她将我送出面馆。看到店门口的免费告示牌,还是忍不住问她,怎么会想到做这么正能量的公益,难道就不怕遇到故意吃霸王餐的,让面馆吃眼前亏吗?

陶琴摇头道,“现在人普遍素质都挺高,基本没有那种条件好,却来占便宜吃白食的。确实有那些外地贫苦的打工者或到镇江旅游丢了钱包,总之,凡是困难的人来陶大吃面条都一律免费。给困境中的人施舍一碗面条,相信等他们将来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会将今天在陶大感受到的爱和温暖传递下去。”

聊天结束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陶大面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精到如今的出类拔萃,众口皆碑。陶刚和陶琴是两个多么普通的平凡人,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我们镇江正是有他们这样勤劳善良,艰苦奋斗,勇敢创新的面条人,才让锅盖面声名远扬,再创辉煌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