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25年,南京锦衣卫镇抚司亲兵李昂,在郊外闲逛时,发现一头牛,他四下观望,空无一人,鬼使神差把牛偷走卖了,没想到,这一次的经历,竟然让这位锦衣卫丢官丧命。
这年的秋天,李昂下班后,脱掉官服换上常服欢快的走出了衙门,没走多远,他便心烦意乱起来。原来,他父母双亡,还未成亲,家中冷锅冷灶甚是无趣。
听到街上热闹的叫卖声,李昂一转身到街市上溜达。路过一家赌坊,听到里面阵阵的喝彩和惋惜的声音,他摸了摸干瘪的口袋,摇摇头往前走去。没走几步,一阵阵酒香和猜拳的声音传来,撩的李昂酒瘾大动,奈何口袋干瘪,他只能猛吸一口酒气,咽了几口口水,郁闷的离开。
不觉间,李昂走到了城外,突然,“哞哞”的叫声惊醒了郁闷的他,他循声望去,只见一头耕牛在溪边饮水,悠然自得的甩着尾巴。”李昂四处张望,田野中空无一人,他起了贪心,把牛牵到城里,偷偷给卖了。
钱肯定没少卖,因为,在明朝是农耕社会,耕牛非常的金贵。大明律规定,买卖耕牛,必须在官府设定的地点进行交易,私自贩卖是要蹲班房的。
李昂自以为做得隐秘,谁知,被人举报,他不仅犯了偷盗之罪,还犯了贩卖之罪。南京巡江衙门拿住他之后,判了5年,南京镇抚司也革除了他锦衣卫亲兵的职务。
作为明朝的热门部门,为什么李昂的锦衣卫身份没用呢?
原来,南京作为陪都,虽然有一套和都城北京一样的班子,可是,皇帝毕竟没有在这里,南京的锦衣卫属于仪仗队,又不能监察百官,因此,活多、钱少、没地位就成了南京锦衣卫的真实写照。
1530年,丢了官的李昂出狱了,没想到,刚出狱,他就又偷了一头牛,偏巧又被同一个衙门逮住,虽然牛还没贩卖,可是,衙门认为他是一个屡教不改的刁民,又判了他5年。
没想到,恰逢天下大赦,李昂很快就和监狱中的其他人一起被放了出来。按说,这些经历足以让李昂长长记性。可是,没过一年,他又偷了一头牛,这头牛的主人还是南京官员家的牛。
李昂作为巡江衙门的老熟人就又被抓了进来,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再三。衙门领导见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拿出《大明律》,指着一条内容,一拍惊堂木,判处了李昂绞刑,立即执行。
再看大明律这条内容:凡窃盗遇赦、并免刺字者,通计前罪,从重论处。就这样,因为偷牛,李昂被绞死了。
至此,李昂在历史资料中的记载完结。可是,这么一桩十分普通的案件,为什么要记载呢?想告诉看到这段历史的人什么?
其实,小编认为,每个人第一次接触的东西记忆最深刻,就像初恋一样,永远忘不掉。偷盗也一样,第一次偷的是牛,卖的钱满足了自己的私欲,这个就会像一个钉子一样,深深的钉在了内心深处,再看到牛的时候,这个钉子就会很自然的冒出来,手脚就会不受控制,跟着这个钉子走。
从第一次伸手,李昂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