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泰山”是本年度书法界的一项重大活动,济南举办了“十家行草书法作品展”。十个作家中,有胡传海,有张学群,有王春新,有王厚祥,有洪厚甜,有李远东,有张纬动,有刘京闻,有王乃勇,有林峰,都有很高的水平。
这次展览引人注目。经过观察,他做出了以下的猜测:
一、胡传海的草书,笔墨浑厚,挥洒自如,师法明清、近代白蕉,既不激烈,也不激烈,或热情奔放,勇往直前;时而如长虹贯日,奔腾万里。或横摆,气势逼人。“……”
二、张学群的作品,字体较长,或似黄庭坚,时而有傅山、孟津意韵,时而以笔为轴,时而以墨为墨,时而以张旭、怀素为中心,时而以杨维桢、祝枝山为中心。
其闲适闲适的文风中,可窥几分魏晋风骨。他的草体对开、合、对等关系的处理,显示出浓厚的才情与哲理思想。
三、王春新的大字,笔墨华滋,用笔利落,点画细腻,无意中收放自如,协调生姿。这幅数百字的巨幅书法,静雅典雅,颇有元代高士倪云和霖行楷的清隽与隶意。
百余个大字,随心而写,少的苍劲有力,多的精致飘逸,有王雅宜的气质。王春新先生的书法,形态清秀,内劲饱满,颇有王右军的神韵。
四、王厚祥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草书,外表看起来厚重厚实,内里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一幅干净明亮的大草,取自怀素的《自叙》,笔法轻灵,温雅,冲淡了这位疯和尚的怒气。
墨色深沉,时而平静,时而荡漾,时而激荡,时而激昂,激昂奔放,颇有唐宋先贤的风范,又有张旭的书法浩瀚,以山谷为结,写出了一幅飘逸洒脱的画卷。
五、洪厚天的草书,在石碑的底部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草书意韵悠长,形似《张猛龙》。虽然字体很小,但气势很大,豪放不羁,趣味盎然。行楷时,结字趋向方正,鲁公端庄,朴实中透着书生气;草书端庄大方中见博大,方正中透着拙趣。
六、李远东的书法,放时如鸾凤起舞,收时如兰花般恬静,有一种雅致的墓葬风格,洒脱中带着几分草书的味道,充满了勃勃生机。
草书的点画线条质兼取,结字平圆奇崛,与张二水,孙过庭有异曲同工之妙。笔墨苍劲而不是单纯,笔画浑厚粗犷,就像是一杆大枪,聚在一起的地方,正是张二水与张长史。
七、单字最大的一张,是张纬东的一丈二字,极难极难,没有深厚的造诣,怎能画得出来?张纬东将“飞花”、“滴荷”、“熏月”、“烹雪”四个大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这次展览的亮点。
用小楷抄写全诗,对仗工整,虚实相生,浑然天成。看他的诗,有一种陆放翁和杨万里的感觉。一丈二对二的大对联得自东坡,行书清峻豪放之间多了几分余韵。神清气爽,神清气爽。
八、刘京文的字,笔力遒劲,苍劲有力,苍劲有力,不逊色于中字。中字俊采神驰,肥瘦相宜,壮如大字。
大楷行书的对联,每一个字都是单独的,坚毅的,清秀的,能秀的。草书均为小草,行间距有高低之别,而笔线的质地却是一样的。
九、王乃勇的草书,笔法娴熟,笔法老练,开合自如,布局得当,线条厚实,墨色有一定的变化,没有过多的纵向和横向的夸张,也没有过分的挤压,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仔细看去,不但是大的布局,虚与白的对比很强,并且在文字内部的空间,或是将上下的结构适当地拉长,或是将左右的结构适当地拉开,借势而不造作,呼应观照,任其自然。没有任何设计的痕迹,只有白宣的自然。线条质浑朴源处,汉碑作底方能苍茫。
十、林峰书法行草俱佳,笔法细腻,墨色鲜艳。行书字方近平,有魏碑风骨,但文气犹在。
林峰的草书取自王铎,刚劲有力,刚劲有力,刚劲有力,刚劲有力;启功的《草书》条幅,笔画细致而细致,块面的浓淡、干、湿、断、连、松、松、松,无不浑然天成。林峰的书法不是靠气势,而是靠的是优雅和细腻。
在这次的草书展览中,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每一位参赛作家都各具特色,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这就是“各有千秋,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