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8月13日,蒋介石面临外有孙传芳和唐生智两路大兵压境,内有新桂系和何应钦联手拆台的困境,无奈的选择通电下野,暂时离开了权力中枢。随后,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政权合流,史称“宁汉合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下野后,新桂系实际掌握了军政大权

各方势力经过多次协商、讨价还价,合组了“中央特别委员会”,决定汪精卫、胡汉民,李烈钧、谭延闿、蔡元培5人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程潜、李宗仁、何应钦、朱培德、白崇禧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这样的人员配置既有国民党元老,也有各地方实力派领袖,看起来非常均衡。

但实际上,在5位政府常务委员中,汪精卫因独揽党政大权计划落空,托病拒绝参加;李烈钧、谭延闿唯新桂系马首是瞻。军事委员会5位常委中,程潜的第6军北伐时被蒋介石解散,新组的第6军战力孱弱;朱培德的第3军刚刚遭到共产党南昌起义的打击,损失很大,根本无法与桂系第7军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桂系连战连捷,势力延伸到平津一带

这样,南京政权的“特别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的实权都操纵在李宗仁、白崇禧手中。为了牢牢掌握手中来之不易的权力,李、白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拓展地盘的军事行动。龙潭战役中,新桂系第7军与何应钦第1军协同作战,在栖霞山下全歼了卷土重来的孙传芳部6万大军。

接着,白崇禧亲统大军,声北击西,打败了坚决反对“特别委员会”的武汉唐生智部,迫使唐于11月11日通电下野。新桂系乘胜夺取了两湖地盘,并将唐部改编为第8军、第12军、第35军、第36军。其中除第35军留守湖南外,其余各军由白崇禧率领,参加了第二次北伐,一直打到北京,控制了天津、塘沽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桂系“木秀于林”,遭到各方的嫉恨

这时的新桂系可谓势力发展的巅峰,其触角已经伸展到大半个中国。黄绍竑及新桂系的“恩人兼朋友”李济深控制着广东、广西;李宗仁以武汉政治军分会的名义管辖着湖南、湖北,而率领10万大军坐镇平津的白崇禧,又出兵消灭了盘踞冀东的直鲁联军张宗昌部,将其残部收编为3个师,同时将战线前移到山海关前。

不过,虽然新桂系势力扩张迅速,但树敌太多、根基不稳。汪精卫由于在南京政权中没有捞到油水,转而与新桂系对抗;唐生智、张发奎刚刚被击败,对新桂系恨之入骨;何应钦虽然与白崇禧私交甚笃,但其麾下军长刘峙、顾祝同等人却是蒋介石的铁杆亲信,在他们的鼓动劝说下,何应钦于11月20日在徐州前线发表通电,拥护蒋介石复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复职后,反击瓦解了新桂系

在蒋介石与汪精卫及其爪牙密谋策划下,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排除了新桂系的阻挠,于1928年2月4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恢复了蒋介石的国民革命总司令职务,改组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蒋介石一人兼任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独揽了党、军大权。

复职之后不久,蒋介石就开始了对新桂系势力的反击。在1929年第一次蒋桂战争中,蒋介石利用各方与新桂系的矛盾及新桂系军队分处武汉、平津和广西等地、兵力分散的弱点,金钱收买、封官许愿和武力讨伐等手段齐出,前后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几乎兵不血刃就将新桂系瓦解。李宗仁、白崇禧不久也被迫流亡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