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胡十六国乱世中,曾经统一北方的苻坚,他不是输在了个人才略上,而是输在了人生信条上,他的价值观注定了会败亡。

苻坚这辈子对王猛言听计从,唯独有两件事没听,结果正如王猛所料,这两件事最终将苻坚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件,不听王猛的劝告,执意重用慕容垂。

前燕宗室亲王慕容垂前来投降时,苻坚亲自到长安城郊迎接,还口头许诺要和慕容垂一起荡平天下,将来要把封国还给他,将慕容垂世世代代分封于幽州。

慕容垂是什么人物?那是当世枭雄,当初桓温率5万大军北伐前燕时,就是他慕容垂挫败了桓温,一战斩杀3万晋军。

但是战后他受到前燕权臣慕容评嫉妒和猜忌,因此受到迫害,被迫出逃,投降前秦。

此等厉害人物,王猛一眼就看出此人绝非池中之物,留着必成祸患。

因此,王猛告诉苻坚:

“慕容垂乃是燕国皇室,在燕国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且此人宽仁待士,对下属恩惠有加,在燕赵之地深受士人和百姓的拥戴。

我观此人之才略,深不可测,他的几个儿子也是明智果敢,有过人才华,堪称人中豪杰,他们父子乃是蛟龙猛兽,绝非可驯服之物,不如趁此机会将其除之,以绝后患。”

谁知,苻坚听完,非但不认同,还反驳道:

“我正欲收揽天下英豪,以建立不世功勋,更何况他们如今前来投效我,而我却将其杀害,那天下人该怎么看我?”

就这样,王猛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慕容垂在前秦受到苻坚的重用,不仅做了冠军将军,还被封为宾都侯,食华阴五百户。

15年后,苻坚在淝水战败后,慕容垂果然反叛,很快便号集旧部,收复被前秦占领的前燕地盘,重建燕国,史称后燕。

第二件,不听王猛的临终遗言,执意进攻东晋。

王猛临终前曾经向苻坚留下他最后的劝告:

“晋室虽然偏安于江东,但却是华夏正统,而且上下相安,亲仁善邻。臣死之后,希望陛下不要图谋进攻晋国。鲜卑、羌虏是我们的仇敌,始终是致命的隐患,为长远计,应该逐渐剪除他们的势力,以利于国家”。

说完之后,王猛缓缓闭上了眼睛,随即气绝身亡。

然而,王猛死后,苻坚并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反而大规模备战,决意要攻灭东晋。

8年后,苻坚动员100多万大军试图一举攻灭东晋,期间,在这百万大军抵达战场之前,苻坚亲自统率的25万前秦主力在淝水与东晋军队展开决战,结果被东晋北府兵8万人一战击破。

此战,苻坚惨败,大将苻融被阵斩,他本人还被箭矢射中受了伤,最后单骑狼狈地逃往淮北。

苻坚在淝水战败后,事情果然像王猛预料的那样,伐晋之战不仅没有攻灭东晋,鲜卑人、羌人、丁零人等各族纷纷趁机举起反旗,一时间,前秦广袤的地盘上狼烟四起。

短短几年间,刚刚被苻坚统一不久的北方,再度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混战局面,苻坚也在讨伐羌人叛乱的战役中被羌族首领姚苌所杀。

一向对王猛言听计从的苻坚,唯独以上这两件事没有听王猛的,结果就玩儿完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苻坚也不是听不进忠言的人,何况王猛的话在他心里的分量很重,可为什么偏偏这两件事没有听呢?

事实上,这是苻坚的人生信条所决定的,或者说,是苻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苻坚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简单地说,苻坚的人生信条就是儒家所宣扬的“德治”、“仁政”、“王道”这一套治国理念以及价值观,他登基为帝后,所有的治国方案都是以儒家为根基的。

苻坚虽然是氐族人,但他是一个被完全汉化的氐族人,而且他并不是在什么蛮夷之地长大,而是出生在中原重镇邺城,从小接受中原习俗和文化教育。

他8岁的时候,就主动向爷爷苻洪请求,给他聘请专职老师到家里教授他文化知识。

当时苻洪还挺惊讶,说了这么一句:

“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欣然许之。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你是戎狄异族出身,祖上世代只知喝酒吃肉,现在你居然知道求学了!

这话也反映出,当时的古民族在长期臣服于中原王朝的过程中,已经默认了自己属于戎狄异族,文化发展水平远低于中原,他们自己也明白中原文化的先进性,但真正全身心学习、融入中原文化,并取得成果的很少。

苻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从八岁开始,就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从小培养出来的价值观都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

这里面既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也有以德服人,施以仁政那一套。

从苻坚登基为帝后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得出来。

苻坚继位后,在治国方面,几乎全盘采用了中原的文化和制度。

在文化教育上,苻坚采取尊崇儒教的政策,亲自祭祀孔子等儒家先贤,并且在前秦控制的疆土范围内大兴儒家教育,开办太学以及各种地方学校,规定王公贵族、百官的子弟必须参加学习。

史载,苻坚每个月必定亲临太学,考校太学生对儒家经义的学习情况,与太学博士讲论经学。

可见,苻坚本人在儒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很高的。

秦王坚亲临太学,考第诸生经义,与博士讲论,自是每月一至焉。——《资治通鉴》

总体上,经历了五胡乱华的中原地区,礼乐崩坏,到了苻坚统治时代,文教之盛,实不输于华夏正统的东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民族政策上,苻坚废除了五胡乱华以来的“胡汉分治”这种歧视政策,转而采取平等的民族政策。

苻坚攻灭前燕政权后,对前燕皇室成员、王公贵族都比较仁慈,不仅没杀他们,反而让这帮人到前秦做了官。

苻坚的弟弟苻融却表示担忧,认为这些人如同猛兽,不可驯服,何况他们难免还存在狼子野心,日后必成祸患,所以建议苻坚要防备着。

而今父子兄弟(指慕容皇室贵族)列官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劳旧,陛下亲而幸之。臣愚以为猛兽不可养,狼子野心。往年星异,灾起于燕,愿少留意,以思天戒。——《晋书》

但苻坚却回应道:

“现在天下事物繁多,百姓尚未安定,应当安抚黎民百姓,与夷狄和睦相处。我正打算一统天下,令四海归一,将这天下四海各族统一到一个大家庭中,让天下所有的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样受到同等的关心和对待。”

坚曰:“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晋书》

这番话反映出苻坚早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说明了内心想把天下各族融合为一体的构想,是他采取平等民族政策的出发点。

最关键的是,他每征服一个割据政权,就会解散其部落,让这些部落之民定居下来,从事农耕。王公贵族子弟还要选入太学,学习儒家文化。

在制度上,苻坚跟前面的胡人割据政权也不一样,他按照中原的制度,全面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可以说,整个两晋南北朝这几百年里,第一个实施全盘汉化的不是北魏孝文帝,而是开始于前秦的苻坚。

他在用一种和平的方式,以儒家文化为根基,实施全盘汉化。

至于那些被灭掉的胡人政权,他们的王公贵族都得到了苻坚的善待,而且很多人在前秦做了官,其中不乏有鲜卑皇室慕容垂、羌族首领姚苌这些深受重用的人。

苻坚之所以不听王猛的话,要善待和重用这些人,就是因为他坚信儒家所说的“德治”和“君臣大义”。

他认为自己需要以德服人,用道德感化他们,只要自己对这些人施以恩德,他们就会对自己感恩,让他们在前秦做官,并且重用有才之人,那就有了君臣之义,这些人就会对自己忠心耿耿。

而且苻坚施行仁义有点上头,慕容垂反叛以后,对于那些安置在长安做官的鲜卑族慕容皇室贵族,苻坚都还不忍心诛杀他们,甚至出面安抚,对他们和以前一样好。

后来这帮人在长安城里密谋作乱,试图截杀苻坚,事情败露后,才被苻坚诛杀。

这就是苻坚的人生信条,他信奉儒家主张的“施行仁义”、“德治”、“君臣大义”这套理念,他坚信自己这样做,就可以获得所有人真心实意的臣服和拥护。

但他显然没有真正学懂中原文化,中原王朝治理天下,向来都是王道与霸道并行,儒家与法家并用,并不单纯只用儒家。

最严重的是,他把这当成了人生信条,而忽视了现实情况。

按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块出了问题。

施行仁义,以德治国,君臣大义,用来对待天下百姓,完全没有问题,但用来对待那些被灭掉的胡人政权上层分子就有问题了。

这些被苻坚灭掉的胡人政权上层分子,也就是他们的王公贵族,本来是割据政权的统治阶层,是特权阶级,现在苻坚把他们的割据政权灭了,他们的统治权被剥夺了,特权也没了,从统治者变成了被统治者,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从情感上来讲,苻坚和他们有灭国之仇,他们怎么可能会放下恩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就是族群利益问题,比如前燕的皇室成员,虽然苻坚善待了他们,可他们出于鲜卑族本族群的利益,也会和苻坚作对。

苻坚对他们施以恩惠,是个人恩信,对于他们来说,鲜卑族从统治的一方变成了被统治的一方,这是不合理的。

他苻坚所属的氐族只是个小族群,凭什么氐族可以统治天下?而鲜卑族就要被统治?这是民族矛盾,也是各族的族群利益,在他们看来,族群利益是大于个人恩义的。

所以,慕容垂在反叛时,只是收复了前燕故土,并未趁势大举进攻氐族占据的关陇地区,就是在回报苻坚对他的个人恩义。

出于以上这些现实问题,苻坚所信奉的儒家理论需要变通。

对待这群被灭掉的胡人政权中有野心的上层分子,不适用“王道”,而应该使用“霸道”的方式对待他们。

但苻坚显然是理论与实践没有完美结合,终于酿成大祸。

由于他的“仁义”用错了对象,错误地用在了被他灭掉的胡人政权王公贵族身上,结果苻坚前脚在淝水战败,这帮人后脚就发动叛乱,最终颠覆了他的前秦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王猛的临终遗言,其实和上面说的这些是有因果关系的。

王猛正是看到了这些被灭掉的胡人政权上层分子心怀野心,所以才不让苻坚进攻东晋,因为一旦战事失利,这些人就会在背后捅下致命的一刀。

而且东晋王朝当时贤相当国,上下一致,苻坚如果进攻东晋的话,出现战事失利的概率是很高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各族反叛。

很多人说,苻坚之所以把王猛临终的遗言当成了耳边风,是因为他接连消灭了北方所有割据政权,一统北方,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下,他膨胀了,认为灭掉东晋是很容易的。

还有他可能也觉得王猛是汉人,心里向着东晋,不希望东晋被灭掉,也是人之常情,不必当一回事。

在这种情形下,苻坚把王猛的话抛到九霄云外,执意要发动灭晋之战。

但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北方以汉人为主体,人口上千万,虽然在前秦的统治下,但人人都明白,他苻坚是夷狄异族。

所以,北方的汉人虽然被前秦统治,但心里向着东晋。

苻坚只有灭了东晋,才能断了所有人对东晋的念想,他才能彻底将四海之内的所有民族融合成一体,组成一个思想统一的多民族帝国。

因此,他才急于要攻灭东晋。

然而,苻坚终究还是为他的人生信条买了单,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那些被他灭掉的胡人政权上层分子对于苻坚所谓的“仁义”根本不领情,最终还是以叛乱的方式给强盛一时的前秦帝国捅上致命的一刀。

偌大的帝国从此走向分崩离析。

最后,苻坚这个人,怎么说呢?有才略,但不够狠。

以我目前的理解,大概就是这样吧。

参考史料:《晋书》、《资治通鉴》、钱穆著《国史大纲》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