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病痛折磨瘦得不成样子,要想治病只能心脏移植。
可高昂的手术费用和稀缺的心源成了难题。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却传来了好消息,找到了适配的心源。
不过捐献心脏的是一位50岁的老人。
27岁的身体配上50岁的心脏,能活得下去吗?
这个年轻人究竟会怎么选择?
“让我去死吧,我不想活了……”
2015年,上海瑞金医院住院部的一个病房内,传出了一个男人痛苦的呻吟声。
他叫王剑辉,27岁。其他和他同龄的人年轻气盛,有的在努力工作,有的忙里偷闲出去玩,可他却躺在病床上。
他的心脏上长满了肿瘤,要想痊愈,除了心脏移植没有其他的办法。
知道自己得这个病,还是在一次工作时候。
王剑辉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为了打工补贴家用,也早早的辍学了。
打工的几年中,除了平时的节假日,王剑辉从来不休息,甚至是能多干就多干。
可人的身体不是机器,总有坏的那一天。
某一天他在工作途中,突然浑身冒冷汗心脏绞痛,还没来得及打电话通知家里人,就晕了过去。
再睁开眼的时候,看见的是白色天花板,鼻子里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
他看见有护士问他身体感觉怎么样,才意识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父母哥哥都在病房内看着他,都被他突然起来的晕倒吓到了。
但是还有更大的噩耗在等着这一家人。王剑辉的检查结果出来,他得了癌症,还是不常见的心癌。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家人都愣住了,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心癌。
听了医生的解释,原来心癌是就是心脏上长满了肿瘤。这种病极其罕见,拍片看不出来到底长了多少,只能等手术。
就这样,王剑辉做了第一次手术,为了看清心脏内部情况。他的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着,祈祷结果不要太坏。
可偏偏事不遂人意。王剑辉的心脏情况十分严重,数不清的肿瘤。要想活命就只能移植心脏。
这也是他们家人第一次觉得离死亡这么近。
不治,儿子只有27岁,还正年轻。治,高昂的手术费用和稀缺的心源,摆在一家人面前的两座大山。
天下没有不心疼孩子的父母。没犹豫多久两位老人就决定给儿子治病。
等不到心源的日子,王剑辉只能在医院度过。
每天无所事事躺在病床不能挣钱,看着父母家里医院两地跑操劳的身影,他心里一阵泛酸又自责。
他哭着给父母说不治了要回家,却被两人一声“不行”堵住了嘴。
打那以后,他积极配合医生暂时用药稳定病情,期待好消息的到来。
终于,几个月后,医生告知他们常州的一家医院有位病人去世,他的家人签了捐赠协议。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然而,医生接下来的话又浇了一盆冷水。
“心脏移植手术本来就有一定的风险,而且这位捐赠人是位50岁的老人。有下不了手术台的可能。”
这怎么办?王剑辉一家陷入了沉思。好不容易碰见的机会,如果不移植,很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
既然做不了决定,那就交给老天爷吧!
王剑辉安慰自己,并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枚硬币。正面就治,反面就收拾东西回家。
可能是老天爷看着这一家人也心软了,他连着抛了三次,居然都是正面。
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王剑辉躺到了手术台上。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手术,他被推到了病房内。
王剑辉是幸运的,因为手术成功了,老人的心脏已经成功移植到了他的身上。
然而并不是移植成功就代表健康了。之后的排异、吃药等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不过,最大的难关已经渡过去,相信王剑辉之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有约800万心脏病人需要移植手术,但是只有18万人能够得到心源捐赠。
正是这个原因,我国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着手研究人工心脏。
在2021年,浙江省有了首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50多岁的周金明是一位西瓜种植户,几十年的辛苦劳作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出了问题。
一开始只是胸闷喘不上,经检查发现他左心室有明显的问题,还因此住了五次医院。
想着年龄大了不做手术,可春节期间他又一次因为心脏问题在家晕倒,才重视了起来。
医生说他的心脏问题已经有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手术就会危及生命。
但是能救命的只有移植心脏。
可心源越来越稀缺,哪有那么多时间等呢?医生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现在有人工心脏可以选择。
但是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意味着没有经验可以仿照,就连术后康复都得一步步摸索。
为了活下去,周金明一家只能选择植入人工心脏。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
术后的康复效果也很好,第九天他就可以吃东西,两周后就转到了普通病房。
不过植入的人工心脏也很麻烦,需要充电,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需要病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我珍惜这第二次生命,我会好好活下去。”
周金明摸着身后装控制器的包,仿佛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而这一例手术的成功,也给全国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让他们有了继续活下去的机会。
日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工心脏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将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种先进的医疗手段。
它为那些无法等待心脏移植或不适合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