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

1909年10月26日,朝鲜义士安重根(新义州人)在中国的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后,日本人要杀安家满门。于是,安重根全家逃难,其弟媳带着六个女儿、一个儿子连夜逃到中国丹东。

后来,其四女儿安淑义被卖到一个张姓人家做了侍女,后又被收纳为妾,并于1922年生下一女,起名张端。这个张姓人家的主人就是张宗昌。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今莱州)人,出生日期有两种说法,分别是:1881年2月13日,1882年3月4日。张宗昌早年闯东北谋生,一步步成为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后长期盘踞山东。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侯宝林曾给京剧演员赵致远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民国初年,天津有位说相声的艺人,被军阀张宗昌传去,让他在火车上给自己说相声。从天津到北京,张宗昌一路上边听相声边打麻将,桌上的钱赢得像小山一样。

张大帅心里高兴,火车到前门,站起身来,对说相声的招手:“你过来,把大褂儿撩起来。”只见张宗昌把桌布四个角一拎,哗啦一声,所有现大洋都倒进了说相声的大褂里,说:“全归你了。”

张宗昌的女儿张端,曾经在北京大学读书,因为家里贫困,读了三年便辍学了。后来参军,转业后成为某国企干部,居住在云南昆明市。2000年,她在接受学者苏全有采访时,澄清了一些关于她父亲张宗昌的传闻。

(以下内容摘编自那次采访,为表达方便,仍采用张端语气)

一、父亲的绰号和民谣

“张宗昌,吊而郎当,破鞋、破袜子、破军装。”

“洋肉馆、女招待,吃一毛、给一块。”

“张长腿,有三多,兵多、钱多、姨太太多。”

这些都是山东的民谣。林语堂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狗肉将军回忆记》,该文收在1940年出版的《爱情与讽刺》一书中。林语堂在文中说父亲还有一个绰号叫“狗肉将军”,这是不对的。因为父亲从来不吃狗肉,他嫌狗肉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和当时的各路权势

二、父亲的文化水平

风传有一本书,叫《张宗昌诗集》,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的事。父亲确实作过诗,如祝寿诗,还作过悼词、挽联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均出自他的部属秀才刘怀周之手。

父亲只上过三年学,就因家贫辍学。在海参崴时期,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且当过翻译。平时不爱学习,而喜欢舞枪骑马,文件都是由别人读给他听的。他曾经说:“他娘的,这笔比枪还重。”

一次,哥哥宁乐正在读诗,父亲却不准看,还说:“看这破玩意有什么用?”后来,父亲意识到了自己文化水平低的缺点,他说:“我这辈子在读书上亏欠了。”此后,他对自己子女的学习要求严格起来。张家后代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与父亲后来的重视文化不无关系。

三、父亲的性格

父亲性格十分直率、爽快,为人处事快人快语。别人说话慢或吞吞吐吐时,他就发急。有时候人们开玩笑讽刺他,他当时反应不过来,也跟着哈哈大笑,事后方才知道。

这种性格特征导致父亲容易轻信别人,后来他在济南火车站遇刺身亡,除了别人暗算、捣鬼等因素之外,他本人做事轻率也是重要原因。父亲的第二个性格特征就是重义轻利。“君子取于义,小人取于利”,这是我国长期以来所倡导的义利观。当然,这并不是说父亲在生活中十分清廉,事实上他依靠其军事势力积聚了大量的钱财,用钱上毫不吝啬,极其大度。

四、父亲的爱好、习惯

父亲生活中很喜欢养狗,他在闲暇无事或练习打枪骑马时,一般多带着狗去。父亲生活上不拘小节。他衣着不讲究,平时衣冠不整,只有参加大场面时方才军戎整齐。平时胡子不修,只有到照相时才理发。吃饭也不挑食,以至于厨师都说督办的伙食好侍候,与姨太太形成强烈的反差。

父亲对自己的衣食不注意,但他却很讲究卫生,爱清洁。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生活的时候,他的十二姨太有一次在地上吐黄痰,恰被他发现,父亲就批评她道:“脏不脏?要注意卫生。”

他还常常巡视各姨太太的住处,以至于别人一发现他来了,就通风报信,都忙着整理卫生。父亲也抽大烟,但他的烟瘾与其姨太太相比要小得多。在日本别府时,他几乎一点都不抽。很多书上说,父亲平时有一句口头禅:“他妈拉个巴子”,这是不对的、其实,父亲的口头禅是“他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左)和张学良(戴礼帽者)

五、造福乡里

山东掖县就是今天的莱州市,在乡的辖下,有一个村庄叫祝家村。祝家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庄,但在近代中国那里却出了一位名人——张宗昌。父亲在家乡祝家村铺了石条路,今部分尚存。

村东有一眼八角井,是父亲立碑题字重修的,碑的中央大书“古有泉”三字,碑的旁边题有小字:“日威上将军、山东督办兼直隶军政全权张宗昌提倡全村人民重修。”现在保存基本完好。

父亲对村里的乡亲十分照顾,他曾出资帮助同村的祝祥鑑(jiàn)与儿子张济乐一起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祝祥鑑生于1910年或1911年,后安家于青岛市,他对父亲在日本的情况比较了解。祝祥鑑在日本学的是步兵科,张济乐学的是炮兵科。

父亲对烟潍公路(烟台到潍县)的修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祝家村民祝光清的爷爷在父亲的手下做金库主任,于此可见父亲对家乡人的提携。父亲的大部分家产如大庙及其他房产等,后来被他的小妾变卖。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村里发动贫下中农去分父亲剩下的土地、房产,由于祝家村里绝大多数人家曾沾过老张家的光,故不忍心做出此举动,所以政府部门以刘开珍为首,又发动了其他18个村的贫下中农来分割了张家的房产和家私。

张家住宅给了祝家村,后改建为祝家村联中。张家原来的房产在祝家村西,占地约20多亩,有三合土围墙,后被充公了。现在尚存有一座完整的督军府门楼和5间南厢房、3间西厢房,其他楼房均已拆掉,但房基与培基还存两米多高。残缺的三合土围墙部分还在。

许多年后,村里的干部王玉珂,说他代表祝家村的村民欢迎张宗昌的后代回家乡看一看,以便回忆回忆往事、祭祀祖坟,人身安全、吃住等保证没问题,不要有后顾之忧。他还情义浓浓地对人说:“我真想念这些人(指张宗昌的后人),只是身体不好不能去他们那里玩,希望他们有机会到家里玩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2)和张作霖(1)、张学良(4)父子,3为吴佩孚

六、林白水事件

潘复是父亲的亲信,父亲对他十分的信任,潘也很善于拍父亲的马屁。林白水是一位进步记者,为人很是正义,他对潘复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于是著文讽刺潘复,称之为“张宗昌的肾囊”,对之嘻笑怒骂。这大大地激怒了潘复,潘乃派人抓林,要对其下毒手。

林白水作为一个有广泛影响的记者,他的被捕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为此专门找到父亲求情,父亲也答应,认为因区区小事杀人不妥,应放人。不想此事为潘复得知,他为达到杀林以泄私愤的目的,在父亲的放人命令下达之前即将林杀害。

事后,父亲对潘复的行为大为不满,他骂道:“你小子心胸狭窄,被人说两句就杀人,你小子比周瑜的气量还小。”

七、胡信之事件

胡信之乃一进步记者,他确为父亲所杀。胡有一女儿,万分痛恨父亲的行径,立志为其父胡信之报仇。父亲被刺后,她大造舆论,据说骂张之文不下百篇。胡女的所作所为可以理解,但其客观后果却是父亲后来名声不好的原因之一。

(1925年“五·二九青岛惨案”期间,中共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李慰农领导纱厂工人罢工、争取自身权益,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是一个同情、支持工人运动的民主人士,他特别开辟了《工潮专号》来支持罢工。结果,罢工被张宗昌镇压,二人惨遭杀害。如去注)

至于邵飘萍事件,此事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二人下令,故非父亲所杀。

八、土匪问题

溥仪在战犯营中写了《我的前半生》,为表示他是真心改造的,就说父亲曾出身土匪。此后,许多人都说父亲是土匪,即由此而来。

九、入殓

父亲1932年被刺后,尚有一丝气息。参谋长金寿良抚着父亲的躯体痛哭,一边哭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随从打电话给济南医院,要求开救护车抬担架到医院抢救。到了医院后,医生为父亲取出子弹,裹上了纱布,仅留出面部,照片于次日登在报纸上。

噩耗传到家后,家里一片哭声。父亲的大太太袁氏等人匆匆由北京赶到济南,家里人订了楠木棺材一副,价值十分昂贵,并在北京漆了头道漆。到济南后,大家将父亲的遗体入殓,但未钉棺盖,棺盖是到北京后,全家人见了最后一面后才钉上的。

父亲的遗体上纱布并未取下。装殓的衣服是大将军制服,足蹬马靴。棺底撒有沉香锯末,铺着上好的丝绵,再上为紫色缎褥、缎枕、缎被。父亲一手握玉器,一手握空枪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的夫人连在飞机前合影

十、殡葬

负责父亲后事的是北京有名的永盛杠房。当时动用了48人抬棺,棺材前有中式鼓乐队、西乐队、和尚队、喇嘛队,纸人、纸马、纸房、纸汽车、纸家具等一应俱全,棺后是孝子,姨太太们都坐在汽车上。

送葬的队伍所经过的街头,有很多祭棚。棚下设了桌子,桌子上有香、茶水等物品,一共有几十个祭棚。墓地设在香山,我家购置了坟地。坟茔四周种有松柏,还建有石牌坊。另建房屋三间,雇一对夫妇看坟。他们是当地人,家居农村。到坟上祭奠的是八姨太和十姨太等人,其他人因不在北京,故极少前往。

十一、姨太太合居

父亲被刺后,东跨院的姨太太被赶到西跨院,大家一起居住。吃的是馒头、白菜、豆腐等。平时吃惯了美味佳肴的姨太太们为了改善生活,就买了一些小吃,有纸盒罐头、肉松、鸭肝、鸡胗、花生肉酱等。

十二、祖父张锡福

祖父张锡福自幼家贫,只有薄田二亩,破草房两间。他当过雇农、短工,农闲时做吹鼓手。就这样还时常挨饿,全家人只能靠要饭度日。很多人说张锡福叫张万福或张文福,这说法是不对的。

十三、祖母侯氏

父亲之母叫侯栓妮,她的娘家在路旺乡肖韩村。侯氏年少时家贫,雇农出身。父亲9岁那年冬天的一日,侯栓妮在风雪交加中讨饭时,昏倒在浞(zhuó)里村边,人事不醒。恰在此时,有一贾姓男子路过,将其救起。此时,张家的人均已经外出讨饭,自身难保,而这个贾姓男子又是一个光棍汉,于是,为报救命之恩,侯栓妮就嫁给了这位贾姓男子。

侯氏没有出家为尼姑之事,她也未杀祖父的小妾。侯氏骂人的口头禅是“娘了个X”“驴鸡子进的”,但不打人。侯氏的个头大,脚也很大,大约有40码。侯氏从北京回到山东后,没有回祝家村,而是回她的娘家路旺乡肖韩村,死在肖韩村,葬于祝家村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左起:张作霖、张宗昌、吴佩孚

十四、父亲的继父

父亲的继父姓贾,他曾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里将祖母侯栓妮救活,因此成为父亲的继父。父亲后来对他的继父非常好,有如亲生一般。究其原因,这与贾姓男子有救母之恩,父亲的至孝和他贞洁观念淡化、性格外向等有关。父亲曾说过:“没有贾父就没有我娘。”

父亲后来接贾、侯二人到身边,善待有如亲生,为其继父养老送终。

十五、父亲的继母

父亲的继母人很老实,循规蹈矩,本分实在,她过着与平常人一样的生活。父亲继母住在张宗光家,未住铁狮子胡同。父亲的亲生母亲侯栓妮对这位情敌很不友善,有时候还骂她,这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足为奇。不过,有些书上说侯栓妮将父亲的继母杀了,这是不实之词。继母对张家的孩子很好,父亲被刺身亡后,继母泪流满面,不久就死了。

十六、父亲的过继弟弟侯定柱

侯定柱又名侯鸿柱(或称洪柱),绰号“小穷种”,路旺乡肖韩村人。张家只有父亲一个男孩,祖母忧虑家中男孩稀少。故将娘家侄侯定柱过继到张家,成为父亲的弟弟。

1931年,在北京铁狮子胡同时,侯定柱随祖母来到张家,时年15岁。大约是在1933年左右,祖母从山东迎来新媳妇高氏,与侯定柱完婚。高氏个头很高,比侯定柱高半头,小脚。侯定柱个不高,大眼睛,是个色鬼。他不读书,常常欺负丫头,抱着就亲,张家的人大多很讨厌他,父亲也不喜欢他。

侯定柱夫妻二人天天夜里让十姨太带他们偷偷去看京戏,祖母是不知道的。大约是在1934年,侯定柱随祖母回到山东家乡肖韩村(祖母的娘家)。他40多岁就死了,没有后代,家产因抽大烟等让他挥霍净尽,将父亲、外祖母家的家产变卖一空,绰号“小穷种”可能与此有关。

十七、父亲的姐姐张宗光

张宗光,很多人将其误写为张大蝉,这是错误的。之所以会有此错,可能是人们将书上写的大婶误写为大蝉而流传下来的。张宗光嫁刘万通,刘为山东掖县人,生有二女,后过继二子,均吸毒。她抚养张昭乐。张宗光长女生有四个孩子,次女也生了几个孩子,均有出息。祖母十分喜欢张宗光。

十八、父亲的子女数

父亲一共有5个儿子,7个女儿。其中属于亲生的有4个儿子,4个女儿。4个儿子是长子济乐、次子宁乐、三子盛乐、四子昭乐,4个女儿是长女春娇、次女春兰、三女春亭、四女春缓(即:张端)。

父亲重女轻男,他最喜欢的女儿是春亭,对儿子反而与众不同。列在父亲的名下、但并非他所亲生的有三女一男。男孩是东乐,上海姨太所生;女儿一是春梅,为袁书娥与贾瘸子所生;二是春霄,为十七姨太所生;三是春和,是上海姨太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