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世界的弘一大师,将母亲的灵柩送往祠堂的时候,惨遭族人的拒绝,但他依然.....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朗朗上口的《送别》出自于大名鼎鼎的李叔同之手,在一场话剧下的《李叔同》更是引得众人深思,让人不禁想要深入探查一番李叔同究竟是何许人也?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家中的经济条件可以说是很不错。
当时还属于清朝末期,李叔同的父亲曾经榜上高中过,而后更是在生意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因此李叔同就如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一般,从小锦衣玉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李叔同自小是锦衣玉食,但是在培养李叔同方面,家中甚是严格,由于兄长身体缘故,李叔同便早早被当成下一任的继承者在培养了。
所以在学业方面,兄长对李叔同的学业是十分严格的。
一直到李叔同15岁之前,李叔同对哥哥的要求都竭力完成,在15岁的时候,李叔同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他不再是一个只会乖乖听话的小孩,在李叔同的内心深处,早已产生一种叛逆心理。
这种心理在我们青春时期十分常见,而他所带来的利弊也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在叛逆心理的影响下,总会产生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可当这些想法变成行动时,那么就不是简单的扩展思维了。
当时的李叔同,对学习的兴趣大大的降低,反而竟是对唱戏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这乍一看是没问题,但要知道,每个时代人们所赋予职业的想法并不是一样的,现在的唱戏对于更多的人来讲是爱好、是文化的传承,但在当下,是一种不入流的职业。
而李叔同在听戏的时候,更是认识一女子,李叔同对她更是倾慕不已,奈何两人最终还是没能成为一对眷侣。
李叔同也在家庭的选择下,选择了茶商之女为妻子,从此也便收心,专心的读书。
可戊戌变法改变了李叔同原本的生活轨迹,因戊戌变法,李叔同遭到了警局的追铺,被逼无奈的李叔同,只好带着自己的妻子与母亲前往上海避难。
而李叔同来到上海后,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一切,甚至他在上海还通过文词会友结识了许多的好友,其中就有“天涯五友”。
李叔同与其关系十分亲密, 与之交好中,有一人更是李叔同的挚友,那便是许幻园。
两人相识于赛会上,许幻园对李叔同的文采是十分的欣赏,在成为好友后,更是多次相聚切磋文采。
在相互切磋时,李叔同也学习到了之前自己许多未涉及的领域,有了许多更为前卫的思想。
在上海的李叔同他们的思想是十分的新潮前卫的,他们所推崇的、主张的观点都是封建制度的挑战,可是还没等李叔同等人有何作为之时,李叔同的母亲在1901年去世了。
李叔同对于母亲的离世十分痛苦,可谁也不会想到,李叔同会在李家门前上演一出惊人的好戏。
那便是李叔同母亲入祠堂之事,当时这件事情可是传的沸沸扬扬。
原因无他,李叔同母亲入祠堂一事,遭到了众人的斥责与反对。
可李叔同的思想早已不是老旧的封建思想,他的新思想、新文化以及对母亲的孝顺之意都无法接受从偏门进入祠堂的做法,在李叔同的坚持下,母亲的灵柩还是从正门进入李氏祠堂。
李叔同在母亲成功进入祠堂后,还弹奏了一首钢琴曲来告慰母亲。
这个做法震惊了众人,不过李叔同没给众人太长时间的缓解时间,便离开了天津,前往日本开始学习。
在日本留学时期的李叔同,对于新内容新文化的接纳力度很强,在这里,他也学习到了许多多元化的知识。
他也将自己的所学所闻所看引进国内,在这引进的过程中,李叔同的地位也不断的变高,他的名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他的无力感也随之而更大。
而往往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李叔同眼见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就像是在暗处看不到光亮的人,对于拯救国家的无力感,更是让李叔同深感绝望,种种原由让李叔同更是心力交瘁。
最终李叔同在这种绝望的孤独中看破红尘,皈依佛门,而此后,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大师。
参考:“半世红尘半世僧”的李叔同将母亲灵柩护送回天津,族人不让从正门进,他强行抬母亲进门,还在葬礼上弹琴唱歌,此举震惊整个天津城
历史人物的多元戏剧表达——以话剧《李叔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