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蒋介石为何一改以前态度,下令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一直采取忍让、退步的策略。六年之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他是啥态度呢?

他一开始,态度就很明确: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这样说?

有事实为证。

1937年7月7日,华北日军发起卢沟桥事变。7月8日,蒋介石电令第29军军长宋哲元立即去保定设立指挥所,并下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随后,他又连续两次电令宋哲元,要作好战争准备,在谈判中不能丧失主权。

其实,此时蒋介石并不清楚日军的意图是什么。

但是,他不再对日本人让步的意思,却已十分明确,且在军事上也开始作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9日,即卢沟桥事变第三天,蒋介石密电孙连仲第26路军的两个师、庞炳勋第40军、万福麟第53军以及山西商震部向石家庄方向调动,同时令李默庵第10师、赵寿山第17师、杜聿明第25师、刘戡第83师、曾万钟第3军向华北集中;并且决定设立石家庄行营,以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为主任,负责华北战事。

10日,外交部长王宠惠从庐山赶回南京,向日本使馆送去措词强硬的书面抗议,要求日军立即停止在卢沟桥的军事行动。11日,外交部发表谴责日本侵略的声明,强调任何有关华北问题的谈判协议,须经南京政府批准。

同一天,在四川的军政部长何应钦赶回南京,具体研究战争准备事项。国民政府为解决军事运输问题,发表军事征用令。

12日下午,蒋介石向驻守陕、豫、鄂、皖、苏的军队发布动员令,要求这些部队以郑州为中心向平汉、陇海铁路集中;平汉、津浦、陇海在铁路局集中军用列车;在南昌的中央军30架飞机飞往华北地区增援;派出参谋本部次长熊斌作为中央代表,赶赴华北视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蒋介石的这些决定,却受到了一些干扰。

这时,在南京政府内部,军委会参谋总长程潜、即将赴石家庄任新职的徐永昌以及训练总监唐生智等一些军界名人,都认为军事准备不足,不宜对日开战。

据《蒋介石大传》记载:“这或多或少干扰了蒋介石的决策,造成南京政府在卢沟桥事变初期做出‘应战而不求战,作和战两手准备’的不合适的决策。”

但是,这个干扰是一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日军在北平侵略意图的日益明显,蒋介石的立场又变得明朗起来了。15至20日,他在庐山召开谈话会,邀请中共代表参加,发表著名的《庐山谈话》,严正表示:卢沟桥事变的解决,只能恢复到事变前的态势,并确保中国行政官员和军队驻扎不受任何影响,他还公开宣布说:

“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就这样,中国对日抗战全面打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对日本人的态度,为什么一改以前,发生如此大的拐弯呢?

一是全国人民一浪又一浪的抗日要求。

二是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与中共达成了团结抗战的协定。

三是受中共抗日政策的感召。

四是国民党内部中,也有不少人,如两广的李宗仁、陈济棠等将领,坚决要求对日抗战。

五是日本人无以复加的作为,使得蒋介石威信扫地,忍无可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