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最独特的一座城,辖区近12万平方公里,比江苏省的面积还大。居住在此的人,大多是当兵的,所以,此座城也被称为“兵城”,它号称最安全的城市。这里如今甚是繁华,而1954年以前,它却是一片荒芜。

有人说,当年这里没有一棵树,有的只是枯草和戈壁。远远看过去,沙丘一座连着一座,好像是一片破败的坟墓群。当年,若不是他带领人们闯出一片天,那么,这座“兵城”——格尔木恐怕就不复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西北军区组建了一支番号为“第十八军独立支队”的部队,慕生忠担任政治委员。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为进藏的先头部队解决粮食问题。也就是从内地运输物资到西藏。

当时,尽管研究了地图、请了向导,但第一次进藏还是出了问题。部队遇到了一片沼泽,导致大批牲畜陷入泥潭或被饿死。幸运的是,领队的慕生忠临危不乱,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把粮食运到了拉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7月,在青海的香日德成立了“西藏运输总队”,慕生忠担任政治委员。那时,西藏地区粮食又告急,需要再次运粮。慕生忠汲取了第一次进藏的教训,决定选择一条新线路入藏。慕生忠找遍资料,终于在马步芳时期留下的一个地图上,看到了一个叫“噶尔慕”(后来改为格尔木)的地方。从此处走,有一条新路,但与沼泽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它所经之处,海拔高、空气稀薄、低温期长。

慕生忠不忍看到倒下的驼工,心疼运输路上死去的骆驼、粮食。他决定要修建青藏公路,要坐着汽车进拉萨。然而,这一提法公布后,震惊了国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2月,彭老总刚从朝鲜战场回国,慕生忠便登门拜访。他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想要修建青藏公路的设想。彭老总看着地图许久,觉得慕生忠的想法不错。彭老总让慕生忠写份具体报告,他会转交给周总理看。

数天后,周总理批复了,同意修筑格尔木至可可西里段,拨款30万元作为修路经费。彭老总也支持慕生忠的工作,拨给他10个工兵、10辆卡车,150公斤炸药、1200把铁锹等物资。那么,修路工人去哪儿找呢?慕生忠动员驼工加入。可大家听说要在高寒缺氧的地方,长时间待着,那可比一趟一趟骆驼运输要困难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一个姓韩的驼工情绪很激烈,说什么都不肯。而慕生忠也是焦急不已,一气之下竟下令把韩姓驼工绑了。后来,慕生忠情绪缓和后,便亲自登门道歉,最终他为国家、为人民的那份心,感动了驼工们。就这样,一支由驼工组成的“筑路队”诞生了!

修路开始后,只用了79天便完成了任务。慕生忠立即作出了继续向前修路的部署,随后,周总理又批给他一批资金,以及1000名复员战士。

慕生忠作为指挥官,他没有光站着指挥别人干活。他是亲自参与其中,在青藏高原的最高峰,慕生忠和大军们以顽强的意志力,鏖战了20个日夜。他每天都在工地,白天抡大锤,晚上睡帐篷,导致很长时间他的嘴唇都是裂皮,脸色黑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修路过程中,慕生忠为沿线起了很多有意思的名字。比如,“乌丽”,美丽的黑色,因为那里有露天的煤矿;“韩滩”,修路过程中,一位叫韩滩的驼工牺牲在了那个地方;“开心岭”,大家解决了一个大麻烦,都很开心……

1954年12月15日,修路任务完成了。次年,在格尔木成立了“青藏公路管理局”,由慕生忠担任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在慕生忠的带领下,格尔木开荒、种树。很多的第一,都是慕生忠老一辈们开创的:格尔木第一条水渠、第一座砖窑、第一个农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72岁的慕生忠“复出”不久,便赶来了格尔木,看望他亲手建筑的青藏公路。他曾对女儿讲:“等我死后,就把我埋葬在青藏公路沿线的昆仑山顶上,听着滚滚不断的车轮声,我才能幸福的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