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文文博时空 作者 王娟

图|法门寺博物馆提供

《黑神话:悟空》游戏上线后,迅速成为全网热点。细心的“天命人”发现,游戏中多个道具元素原型来源于法门寺,如《黑神话·悟空》通关后获得的宝箱原型,就源自藏于宝鸡法门寺博物馆的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

其实,在《西游记》原著中,法门寺就是唐僧西出长安的第一站。“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

法门寺,坐落于陕西扶风法门镇,是著名佛教古刹之一,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曾是历代君王、后宫佳丽、王公大臣争相朝拜、供奉之所,奇珍异宝,华美异常,有“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之称,仅 31.48 平方米的地宫中,出土有举世无双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2499 件文物中包括 121 件(组)金银器、20 件琉璃器、近 400 件(颗)珍珠宝石、14 件秘色瓷、700 多件丝织品及衣物以及数万枚各类铜钱。

在《西游记》原著第八回中,如来将“紧箍儿“交给观音菩萨,用于唐僧管教徒弟。其实,在此之前,如来还给了唐僧两件厉害的宝物,即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如来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菩萨皈依拜领。

《西游记》中唐僧用的是九环锡杖。而佛教《锡杖经》则记载了佛祖锡杖为四股十二环,法门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就是唐懿宗为迎佛骨舍利下旨文思院专门给佛祖释迦牟尼打造的。此物可谓佛教世界最高权威的象征,银质鎏金,造型精美绝伦,在形制、等级、工艺等方面都堪称佛门奇宝,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锡杖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骨舍利而闻名。《西游记》中,唐僧在法门寺正殿礼拜,并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这里的塔,即指为保存或埋葬“舍利”应运而生的建筑物,如扶风法门寺唐塔。佛塔传入中国后,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衍生出许多新的用途,如登高远眺、瞭望敌情、导航引渡、装点河山等。

据法门寺博物馆的文博专家权飞介绍,法门寺地宫共出土四枚舍利,其中,一号舍利和二号舍利是玉石制的,三号舍利被确定为“佛骨真身舍利”,四号舍利是骨制的,可能也是某位高僧的舍利。一号、二号、四号舍利为唐代仿制品,称为“影骨”,到现在也是非常珍贵的佛教至宝。

影骨舍利的出现,和唐朝“武宗灭佛”有关。武宗灭佛,派特使前往法门寺损毁真身舍利。当时法门寺的僧人就做了一枚假舍利,当着特使的面把它毁掉,此事即应付过去。后来的皇帝重信佛教,法门寺僧人把真舍利又拿出来了,但经此一事,僧人们害怕法难再临或其他原因,就做了一些假舍利,作为保护佛祖真身舍利的手段。

每一枚舍利都有专门的宝函盛放,放置真身舍利的是五重宝函,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是盛放真身舍利的五重宝函之一。此宝函银质鎏金,造型方厚。函顶刻有 25 尊造像,四壁各有 5 尊。这 45 尊造像包括大日如来、四方佛祖、地火水风四神、四大明王,及各菩萨等,各造像形象不同,服饰各异,或拈花微笑,或闭目神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盘顶银宝函

在《黑神话·悟空》中出现的宝箱,其原型是盛放一号舍利的八重宝函中的一重。

这八重宝函,层层相套,锁钥俱全,宝函上文化内涵丰富,人物众多,纹饰华丽,工艺精湛,是法门寺文物中最为精美、等级最高的一套舍利容器,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层数最多、工艺最精美、设计最精巧、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除最外一重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出土时已残坏外,其余七重均保存完好,由外及内依次为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素面盝顶银宝函、鎏金如来说法银宝函、六臂观音纯金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呈正方形,钣金成形,纹饰鎏金,四面錾刻四大天王像及其名称,四天王手持不同兵器的眷属众部围绕,极其威严。四天王不仅寓意护持佛法并护佑众生,更有保护佛指舍利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面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正面中部錾一尊六臂观音,观音两侧有胁持六尊合掌跪于蒲团之上,前有童子两尊坐于莲台之上,双手捧盘献物。观音前置香案,后有四株菩提。函体其余三面为坐佛像,周围有菩萨、童子或金刚力士等侍奉周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顶面)

“鎏金如来说法银宝函”,底边长 15.5 厘米,高 16.2 厘米,正面錾饰的释迦如来说法图正是《黑神话·悟空》游戏中展示的宝函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左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右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顶面)

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该金塔是盛放第 1 枚佛指舍利八重宝函中的最内一重。金塔使用捶揲錾刻的技艺塑型,由塔身、塔座和垫片 3 部分组成。金塔小巧玲珑,金碧辉煌,塔座为纯金方台,在塔座中心焊接有 1 根银柱,其上套置第 1 枚佛指影骨舍利(玉质影骨,管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宫深处的幽香

游戏多个场景出现的金色乌龟盒子原型,则为 1987 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银龟盒,这件文物是 1987 年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此物长 27.6 厘米,宽 15 厘米,高 13.1 厘米,重 820.5 克。属国家一级文物。

龟在古代常被称为神龟、灵龟,有吉祥长寿、刚毅不屈、先知先行的寓意,与龙、凤、麟合称四灵。鎏金银龟盒,分体錾刻,焊接成形,纹饰鎏金,造型手法写实,形象生动,纹样逼真,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盒以龟背为盖,腹部燃放香料,香气由龟的口鼻部散逸。出土时,龟盒腹内残留有香灰,背盖内可见熏香残留的烟炱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戏中增加伤害减免的法宝定风珠,以及菩提祖师壁画场景中出现的香囊,则是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香囊为创作原型。香囊又称香球、薰球,古代皇室贵族或随身佩带,或陈设于室内,或悬挂于帷帐,主要用于熏衣香体,悦心怡情,在唐代最为流行。

在法门寺地宫中,唐僖宗奉纳的金银器里,有“香囊二枚”,大香囊饰双蛾纹,小者饰四只雀鸟,二者构造相同。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是迄今发现唐代香囊存世品中最大的一枚。香囊以两半球扣合构成囊体,囊体镂空,供香气溢出。内部采用了平衡装置,设有内、外机环,连接香盂,圆球滚动时内、外机环也随之转动,香盂的重心始终保持水平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 鎏金雀鸟纹银香囊

这些香囊的持平装置,完全符合陀螺仪的原理。而陀螺仪乃是今日航空、航海不可缺少的仪器。在欧美都是近代才发明的,而我们的持平环却最晚在一千二百年前已实际运用了,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金属工艺及机械制造方面的高度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最多的就是香器具,几乎囊括了迄今考古发现的绝大多数唐代典型的香具类型,是中国香具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唐代皇帝的供养物中,包含有各类置式香炉、长柄手炉、调达子、香囊、笼、龟形炉、香盒、大小香宝子、香案、香匙、火著等。

鎏金象兽金刚铜熏炉,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尊密教毗那夜迦像的铜熏炉,为典型唐密宗香具,熏炉顶盖饰有毗那夜迦像译为障碍神,寓意燃香可破除障碍、祛除邪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 象首金刚铜熏炉

鎏金象首金刚镂孔五足朵带铜香炉,通体表面鎏金,由炉盖、炉身组成,盖、身设子母扣开合。盖面镂空,盖顶仰莲蕾上跪一人身象首金刚,金刚身披绫带,双手合捧一宝珠,为密教造像。炉身器沿为外曲五瓣莲口,下有兽面饰五足。

香宝子是唐人专门用来盛放香丸或香饼的容器,常随香炉一同出土,几乎是佛教“香供”的标准配置。成对的大香宝子常与香炉组合使用。

法门寺地宫中出土 2 件鎏金人物故事画银香宝子,形制相同,腹壁各錾刻 4 幅不同的人物画。此件腹壁绘图推测为刘伶荷锸、菩提悟道、观棋烂柯、四门游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棋烂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伶荷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菩提悟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门游观

另外一件的图案推测为吹笙引凤、随侯得珠、抚琴引鹤、吴市吹箫。人物画香宝子属于皇家恩赐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吹笙引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抚琴引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侯得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市吹箫

地宫发掘中还出土了唐代的一组沉香山,现在还保留得非常好,千年岁月,现在依然香味浓郁。根据记载,地宫中有(唐懿宗供养)乳头香山二枚,重三斤;檀香山二枚,重五斤二两;丁香山二枚,重一斤二两;沈(沉)香山二枚,重四斤二两。虽然供奉香山种类繁多,但现存仅有沉香山,出土 11 块,共重 1701 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 描金沉香木山

这组香料成山峦状,香料木质,可见木纹。部分木纹间有黑色油脂,材质中空或有不规则孔洞,部分香材有虫蚁啃蚀痕迹。每块香料均用金粉描绘出山峦脉络,山峰错立,高耸峻峭,其造型寓意佛教须弥山。

香料在古代非常重要,最早是祭祀所用的,中国古代祭天祭祖的活动,会用大量的香料。后随宗教传入,宗教用香也非常普遍,后又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礼制用香,日常生活中熏香也成为一个人的礼节象征。

早期的香料,多是通过粟特人从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到唐代中晚期以后,其实更多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尤其福州、泉州以及广州等地大量香料进入了中国。法门寺的香器具与香,也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的兴盛。

图片 | 法门寺博物馆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尹莉莎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