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在吴自牧的《梦梁录》 与周密的《武林旧事》 中均有“月饼”一词的明确记载。

《武林旧事》在介绍蒸食时提到了月饼,说明南宋时期月饼已经是一种蒸制的食品。在《梦粱录》中,月饼被列在“市食点心”中,与菊花饼、梅花饼等并列,说明当时月饼是四季常有的点心之一‌,但并不是中秋节的节令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饼

中秋节始于唐朝 ,在宋朝时开始盛行。经过唐诗宋词的渲染增添了浪漫气息,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进一步促进了中秋节的广泛流传,在宋朝的书籍记录中,中秋节,多以赏月,家人团聚,喝酒宴饮为主,并没有吃月饼的风俗。

到了明朝,中秋节拜月,吃月饼的文字记录开始频繁出现。在沈榜(1540—1597)《宛署杂记》第十七卷“民风· 土俗”中记载着:“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这时,月饼已经变成了中秋节的节令食品,也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不仅如此,月饼的样式也变得多样,同时“月饼”刺客或者昂贵的月饼也悄然出现,“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饼

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不再一一举例,这些足以证明在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经很普及。

另外,有关月饼的传说多种多样,颇具娱乐精神。

改名之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时,嫌“胡饼”之名不好听,杨贵妃便随口将其改为“月饼”。‌

月饼与祝捷‌: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吐鲁番人献饼祝捷,唐高祖笑称“应将胡饼邀蟾蜍”,此后便有了中秋吃饼之俗。‌

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元末朱元璋起义的故事‌。这个故事版本很多,采用刘基故乡文成县的传说。当时,元朝末年统治阶级为了监管百姓的一举一动,每十户人家设立了一个“管家公”。他们恃强凌弱、仗势欺人,惹得民怨沸腾。

当朱元璋起义军攻下金华、温州等处后,附近百姓请求朱元璋替他们除掉“管家公”。朱元璋本想派兵去杀掉这些人,但军师刘伯温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因为三郡的管家公有很多,也很分散,派兵很难一举拿下,不如智取。

刘伯温先是挑选了几十个人扮作阴阳先生,到各县散播童谣:“且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头要落地。”引起老百姓的恐慌,

接着刘伯温又四处放风,说灵山普善先师给人托梦:中秋月夜子时,大家若对月吃月饼,可免重九大难。

随着中秋节临近,老百姓争相购买月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饼

中秋节当晚,老百姓对月吃饼,掰开月饼,发现馅里有一张纸条,上书:“中秋子夜时,齐杀管家公。”

回想前几日的童谣,他们认定这是神明指点。回想以往的压迫,愤怒被点燃,他们拿起刀具,一夜之间,将“管家公”几乎杀尽。

以上就是关于月饼的那些事儿。

参考

  1. 《梦梁录》南宋·吴自牧:荤素从食店(诸色点心事件附) 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卖米薄皮春茧、生馅馒头、子、笑靥儿、金银炙焦牡丹饼、杂色煎花馒头、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开炉饼、寿带龟仙桃、子母春茧、子母龟、子母仙桃、圆欢喜、骆驼蹄、糖蜜果食、果食将军、肉果食、重阳糕、肉丝糕、水晶包儿... ...
  2. ^《武林旧事》南宋·周密:蒸作从食 子母茧 春茧 大包子 荷叶饼 芙蓉饼 寿带龟 子母龟 欢喜 捻尖 翦花 小蒸作 骆驼蹄 大学馒头 羊肉馒头 细馅 糖馅 豆沙馅 蜜辣馅 生馅 饭馅 酸馅 笋肉馅 麸蕈馅 枣栗馅薄皮 蟹黄 灌浆 卧炉 鹅项 枣 仙桃 乳饼 菜饼 秤锤蒸饼 睡蒸饼 千层 鸡头篮儿 鹅弹 月饼 子 炙焦 肉油酥 烧饼 火棒 小蜜食 金花饼 市罗 蜜剂 饼 春饼 胡饼 韭饼 诸色子 诸色包子 诸色角儿 诸色果食 诸色从食
  3.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3-41,《中秋月饼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