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历史书告诉我们,亚历山大20岁继位,21岁统一希腊全境,22岁率军东征,在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他率领大约4万步兵、7000骑兵、若干海军东征,先后占领了波斯、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改写了东西方历史。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第二年,33岁的亚历山大突然暴毙,之后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

对于亚历山大、以及亚历山大东征的真伪,笔者不敢妄言,但从蒙古西征的后勤系统来看,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勤系统疑点重重,西方历史书的记载很难让人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说:“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后勤。”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不是打不过北方草原,而是后勤支撑不下去。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远征草原时,一个士兵往往需要五到十个民夫的后勤支持,因此中原王朝一般是击败游牧民族之后议和,再其次是修长城,因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撑他们去彻底消灭游牧民族。

蒙古三次西征时,征战的距离远超中原北伐草原,那么他们是如何确保后勤的呢?显然,他们不可能像中原王朝那样,而是采取了另一种后勤方式,不过其中有些内容被人误解了。

蒙古军队打仗时,的确携带很多牛肉干,同时带有大批家畜与马匹(一般人均三匹马),饿了吃牛肉干,渴了喝羊奶、马奶等,的确可以支撑蒙古军队长途征战。其中,携带大量家畜,除了提供生活物资之外,还可以用来运输货物,动物粪便还可以用来作燃料。说到底,马牛羊等本身就是游牧民族的生产资料,他们远征时将其携带,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

与此同时,蒙古军队还能以战养战,通过抢劫敌人的食物补充自身。他们每攻下一座城池,往往都会大掠三日,而在如何掠夺方面,他们非常专业,将掠夺的各种物资分门别类地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在于:蒙古帝国的上述两个后勤补给办法,能不能支撑蒙古西征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下述的这场战争中,就是因为后勤问题导致的一场战败。

艾因·贾鲁战役中,埃及苏丹忽都斯率领2万马穆鲁克骑兵与穆斯林军队,对战旭烈兀麾下将领怯的不花率领的2万混合部队,双方在巴勒斯坦艾因贾鲁平原交战,结果蒙古联军近乎全军覆没。

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为何会遭遇如此一场惨败?除了战略战术、以及“2万混合部队”的素质问题之外,现代学者考证原因时还发现,在约旦河谷地区的草场,不足以支撑蒙古军队的庞大牧群,只能维持部分兵力的后勤,大部分蒙古人只能去其他地方,于是“怯的不花”手下的蒙古铁骑数量可能不多,所以才会败给埃及苏丹。

由此可以看到,上述两种后勤补给办法,其实存在致命的缺陷,一旦没有足够的草料与淡水,他们的后勤就可能面临崩溃。因此,蒙古军队占领新地盘之后,往往会派遣小股部队或通过商人收集情报,了解周围的地理环境,尤其是是不是拥有足够的草场与淡水。

现代学者研究又发现,蒙古军队进入中东地区之后,经常有意破坏当地的农田灌溉系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迫使农田荒废,让其变成草场,成为他们前进的后勤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草场与淡水对蒙古铁骑非常重要,关系到他们的后勤补给,于是这里又存在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蒙古每次西征之前,其实已经有了向前进攻的后勤基地,他们的西征是步步为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后,攻占了以伊朗东部、北部和中亚等地,以此为补给基地向西扩张,随后几年中,蒙古帝国征服了钦察草原、里海草原,达到了西突厥的极盛时期。后来继续向西进攻时,遭到伏尔加河流域的保加尔人的顽强抵抗,蒙古军队撤回修整,暂停了这一轮扩张,前后历时五年。

由于一支偏师进入钦察草原,于是打开了蒙古人的新视野,他们发现由此可以攻打东欧。12年后,蒙古第二次西征时,以钦察草原为前进基地,横扫罗斯诸国,莫斯科、基辅等都被一一攻破,从俄罗斯转战匈牙利、巴尔干半岛等地,前后历时六年。

第三次西征以中西亚草原为后期基地,主要是征服西亚的伊斯兰世界,前后历时五年。

因此,蒙古西征时的后勤系统,大致可以概括为:优先寻找拥有草场与淡水的目标,建立向前扩张的后勤基地,真正征战时携带大量牲畜、牛肉干等,以及依靠劫掠补充后勤。在这一过程,蒙古的后勤系统足以支撑他们一些失败,或因为坚城而无法劫掠粮食等情况。但即便如此,蒙古西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前后分了三次西征、三代人前后相继、用时大约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了蒙古西征中的后勤管理,再来看一看2000多年前的亚历山大东征后勤管理。

亚历山大东征时,大约有4万步兵,7000骑兵,以及少量海军,加上随从等一共大约6.5万人。进入亚洲时,他的军队后勤大约只能维持10天。然后,亚历山大就开始毅然东征,并在十年之内一路东征打到印度。

按照西方历史说法,亚历山大非常巧妙地解决了后勤问题:首先是减少士兵随从,让4名士兵配置1名随从,依靠驮马和驮骡运输,由此来降低后勤压力;其次是将战争安排在收获季之前,一方面确保可以俘获食物,一方面在收获粮食之前,波斯海军不会出海攻打亚历山大的海军。于是,基本复制了这种办法,用了十年时间,亚历山大几乎从未遭遇后勤问题,就这么一路横推攻占埃及、波斯、印度等,谱写了一段世界级的传奇。

从理论上说,亚历山大这种办法的确可以保障后勤,但具体实施起来难度却很大,毕竟涉及到数千里的远征,其中变量太多了,因而成功的概率可能不会超过10%。更重要的是,与蒙古西征时的后勤管理对比,亚历山大的太过于“轻松”与“讨巧”了,给人感觉不像是真的,像是虚构出来的一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通过蒙古西征的后勤管理,尽管无法否定亚历山大东征的真实性,但两者对比之下,很难不让人对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勤安排产生怀疑。

其实,没有什么后勤支持,6.5万人孤军深入数千里,远征完全陌生的区域,本身就犯了兵家大忌,一旦后路、后勤被切断,或者前路上遭遇什么强敌,极有可能就是全军覆没,此外也不考虑士兵武器的战损问题,不考虑十年征战士兵年龄又涨十岁带来的问题,不考虑水土不服的问题等等,因此亚历山大东征基本不符合战争逻辑,更像一则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