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青年出品
摘要:10分钟本来也不短,但当拖堂和占用盛行,就越来越短了。并且“拖堂和占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反被当成某种“老师教学很负责任”,爱岗敬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加餐”。这样的道德光环,身份的不对等,应试的正当性,强化着有些老师对拖堂的“无所谓”,拖了又如何?为了遏制习惯性的、自以为高尚的拖堂,需要站在“教学事故”的层面看待对课间的尊重。破除“老师拖堂是一种敬业表现”的错别认知。
课间扩容为一刻钟,保障学生的课间休息,是给学生的一份开学礼物,让学生对课间有了很多期待和想象,真正落实这15分钟,需要防范那些习惯性的占用,形成“拖堂也是教学事故”的理念,把学生的课间时间当成属于学生、不可占用的必要时间。
鼓励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开学伊始,多地都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课间15分钟、每天1节体育课,充分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00分钟。比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消息,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引导师生走出教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课间时长优化调整化,小学阶段上午到校、下午放学和午休午餐时间保持不变。
课间15分钟,不只是增加了5分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的课间”更饱满,真正成为不那么赶、能从容活动的课间。原先的10分钟,看上去也不算短,但如果前面的老师拖一下堂,后面的老师稍提前一下上课,如果教室在高层,离厕所和操场远一些,这点时间上下楼上个厕所都很紧张,心理上还是被“教室时空”所支配,让学生无法从容。15分钟,是相对“大块”的时间,不是两节课之间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可作为弹性伸缩调整的间隙,不依附于上课,而是一个独立的时间模块。
一方面,老师要做“走出教室、走向户外”的示范,这15分钟的课间不只是学生的课间,也是老师的。如果老师端坐在教室,守在办公室里等上课,可能学生也不是太敢走出去。老师是学生的示范,课间也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老师有义务在课间带着学生一起玩,师生同乐,既拉近了师生关系,也为更好的课堂打好情感基础。老师跟学生一起打球,一起做游戏,一起创造玩的方式,学生在课间也才能真正松弛下来。玩开心了,下节课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汲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对这15分钟严格保障,避免被以各种方式占用。有地方明确规定,严禁变相拖堂、严禁变相提前上课、严禁变相缩短学生课间活动时长、严禁变相约束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严禁变相禁止学生出教室。——这些“严禁”,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占用学生课间”是多么严重,在“学习至上”“成绩至上”“上课至上”的校园里,很难容得下一个完整的课间。10分钟本来也不短,但当拖堂和占用盛行,就越来越短了。并且“拖堂和占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反被当成某种“老师教学很负责任”,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加餐”。这样的道德光环,强化着老师对拖堂的“无所谓”。为了遏制习惯性的、自以为高尚的拖堂,需要站在“教学事故”的层面看待对课间的尊重。
在学校里,“教学事故”是教学安排的一个紧箍咒,上课迟到,或者早退,私自调课,中途接打电话,体罚学生,都会被当成教学事故,轻则警告通报,重则处分,取消评优,甚至停课。可从没有看到哪个地方把“拖堂”当成教学事故的。课间是学生的正当休息时间,上课就上课,课间是课间,教学任务和时间没分配好,占用了学生的课间,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教学事故”。如果能树立一种“拖堂就是教学事故”的理念,15分钟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老师的时间是时间,学生的休息时间也是,学生每天要面对7-8节课,而不只是一个老师的一门课。
再就是,充分地丰富课间安排,完善校园场地设施,让学生们有处玩、有得玩,而不是在心理上依赖电子媒介,觉得手上没有手机就无所事事。当然,这个时间学校也没必要“用力过猛”,不要用活动把学生的时间填满,而留一下白,让学生自己去安排,在操场上发呆、没有任何人打扰、跟自己的好友聊聊天,都是休息,都起到课间的功能,太多的填满,反而可能更累。
讲得讲得好,不如下课下得早(这个早,不是早退,而是不占用),上课下课的铃声,就是师生的“宪法”。破除“老师拖堂是一种敬业表现”的错别认知,准时下课应该成为习惯,老师和学生的时间都很宝贵,让课间休息时间“正当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