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俞源乡海拔约几百米树林密布的山坡上,一株株黄精在润土的守护与滋养下悄然生长。炎炎夏日,俞源乡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罗一龙,正顶着烈阳查看黄精的生长情况,忙得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疙瘩,它能滋阴润肺、益脾益肾,药用价值非常大,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熟悉罗一龙的人

没有一个不知道他对中医文化的“专情”

罗一龙和中医药似乎有着命中注定的缘分。他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中医世家,其祖父罗雨盛和父亲罗舍和都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氏传统黑膏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据说,这项技艺传到罗一龙手里,已经是第五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传承与不断地创新,把中医药发扬光大,这既是我的愿望,更是我毕生坚持的事业。”他这样对记者说。

始于传承 源于初心

“罗帖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无声胜有声,一块散发着年代感的招牌,背后积淀的文化与家族底蕴不言而喻;眼前这个40岁的健壮男人,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发自内心的真诚善意,与记者心目中“医者仁心”的形象不谋而合。

尽管出生于中医世家,然而,对于父亲所挂在嘴边的中草药,幼年时期的罗一龙起初并不感兴趣。直到自己读小学时,他不慎跌倒,额头上留下了一块大大的伤疤,只感到钻心的疼,并且怎么也消除不了。后来,父亲给了他一味膏药,按照疗程涂了10次左右,伤痕竟奇迹般地开始退化,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

“当时感觉不可思议,而我却没有意识到,这件趣事成了年少时我对中医的‘初心跳’。”罗一龙玩笑般地觉得,命运似乎是一个“轮回”,自己好像注定要成为一个继承家业的人了。他回忆道,从那以后,每到课余时间自己都会在一旁观摩父亲用各种草药给病人看病,抑或跟随父亲上山采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一龙是土生土长的俞源人。俞源太极星象村的人文底蕴早已名声在外。同时,这里的气候、光照条件,还有9万亩原生态山林,都为中草药种植创造了极其有利的环境。罗一龙说,父亲年轻时经常用乡间野地里的各种中草药,熬成不同类型的黑膏药,为村民止痛治病;还耐着性子给他讲解识别各种野生中草药的习性及用途。

“那时条件有限,大医院在县城,村里连小诊所都没有,所以村民们就经常来找我父亲看病。父亲就会把一些草剁碎了,调和一下,帮人家敷在伤口疼痛处。很多时候父亲都会把药膏免费送到村民手中,不求任何回报。”在罗一龙心目中,父亲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父亲不为名利济世救人的精神始终影响着自己。

中医文化的浩如烟海、父亲的行医人生,在罗一龙心中默默地埋下了一颗种子。他立志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为中医的传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他成为了“罗氏黑药膏”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在这条坑洼不平的中医之路上,罗一龙走了过来,一步步实现着自我成长和蜕变。

历尽千帆 矢志蜕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自身认知的变化,罗一龙意识到,自己原本掌握的祖传的中医秘方已经不满足成长的需要。“至今人们的潜意识里,对中医依旧是存在偏见的。比如说五行学说不靠谱,还有‘卖药郎’之类的刻板印象。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一龙认为,中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辨证论治,其前提是中医本身必须要有完善的知识储备。为了开阔眼界,从2004年开始,罗一龙便开启了漫漫的求学之路。他走遍祖国大地,寻访各地的名中医,先后从师 9 人,不仅习得针灸、正骨、推拿等技艺,也收集了一些民间验方,专业治疗人体经络问题引起的酸痛麻胀等疑难杂症。这期间,罗一龙也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我拜访的第一位老师是武义本地的一名老中医。犹记得跟随老师跋山涉水,学习认识、品尝各种药草的那段经历,意义非凡,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古时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的伟大。后来,我在机缘巧合之下,与来自江西的老中医钱维培结识。我跟着他学习开方抓药、了解各种养生知识。感叹于他年逾耄耋仍然为研究各类药材、根治疑难杂症而贡献智慧。出于情分,钱老还把他珍藏的3本手抄本给到了我手里......”

无论是专程拜访,还是萍水相逢,一段段拜师求学的经历,成为罗一龙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后,罗一龙根据几代人传下来的经验,经过无数次临床试验后,完成了对“罗氏黑膏药”的改良。

“对每一贴膏药负责,是对患者最基本的尊重,也是身为医者最起码的责任,更是对罗氏精神的传承。我要做的便是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践行中医的使命。”罗一龙说。

与时俱进 “医”路传承

“这些黄精都是今年春季的时候,和村民们一起种下的。经过一系列的种植培训,大家在黄精种植这块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在俞源村的黄精种植基地,罗一龙向笔者介绍道,“黄精四至五年为一个生长周期,春秋两季收获,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俞源乡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统筹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草药特色种植经济,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经”。罗一龙也回到了家乡俞源,承包了村里的500多亩土地,打造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当地村民悉心讲解中草药的种植、除草等技术要领,并鼓励大家参与到中草药管理工作中来,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在罗一龙倾心打造的百草园研学馆内,种植着黄精、铁皮石斛、灵芝、杭菊、姜、三叶青等武义特色道地中药材。他告诉记者,自己打算在这里种植1000种中药材。从种植、加工、销售再到研学,罗一龙正在他的“百草园”里,探寻着致富增收的无限密码。

同时,为更好地传承非遗项目,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模式,有效地促进当地农旅融合、助农增收,罗一龙打造起了自己的团队,在俞源古村内建立了集科研、生产、展示、销售、体验、培训、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罗氏传统黑膏药制作技艺传承工坊。依托该工坊常态化开展研学、培训等公益性非遗传承、传播和体验活动,并与全国各地的医界同行深入交流,广开合作之门。目前,已接待研学团队16批次共 700 余人。

“一方面,团队通过常态化开展研学体验活动,让中医文脉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起到入心入脑的教育效果,建立中小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着手培养新生代技艺传承人,推动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罗氏黑膏药”已在浙江、广西、福建、山东、江苏等地纷纷建立了销售团队,在全国中医药界小有名气。罗一龙也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拥抱互联网、电商等新兴产物,抢抓线上展示展演与销售机遇,不断突破产品的时空限制,全面扩大产品覆盖面,让黑膏药惠及更多人的同时,为“药养”武义持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