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开国将军之中,戴墨镜的将军其实有不少,就连陈毅元帅,平素也有戴墨镜的习惯。

据说陈老总戴墨镜,一说纯属个人习惯,还有一说是周总理建议,避免在外交场合失态(我倒是觉得戴墨镜在外交场合可能更失态)。

然而就在许多年以后,陈老总之子给了一个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李作鹏

原来当年在战争年代,陈老总眼睛受过伤,因为条件简陋,医治不及时,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后来为了保护眼睛,就只能时常戴着墨镜。

事实上,绝大多数开国将军之所以长时间戴着墨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伤势。

比如开国中将徐斌洲,他的眼睛受伤是在1935年,红四方面军为了策应红一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当时任红九军80团政委的徐斌洲在激战中,被炸弹炸伤了左眼,被迫摘掉了左眼球,加之仅剩的右眼后来也留下了怕光的毛病,所以出入只能带着墨镜。

开国中将李作鹏平素出行也带着墨镜,同样不是为了耍酷、张扬个性,而是因为眼睛负伤。

李作鹏一生虽然受林彪影响很大,但晚年谈及老首长时,却对罗荣桓颇多赞誉。

就像黄永胜一样,他晚年的时候,儿子问他:

“你最好的上级是谁?”

黄永胜回答:

“如果不算毛泽东,那就是罗帅了。还有一个是陶铸,在广东我们配合得很好,我很尊敬他。”

在黄永胜的记忆中,虽然林彪、聂荣臻都曾是他的老上级,但相比之下,他跟随罗荣桓的时间更长。

对李作鹏而言,亦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罗荣桓

要说起来,李作鹏其实不是战将出身,他一开始参加红军,就是在中央军委担任机要科译电员,整个长征时期,李作鹏专门负责破译敌军情报工作,一直到晚年,李作鹏回忆起这些往事,还历历在目。

据李作鹏晚年回忆,他在长征时期担任周恩来的机要员,负责保管“豪密”。

真正发挥出李作鹏打仗这方面本领,是抗战时期在山东时的一段经历。

1939年8月,115师代师长陈光指挥部队连续打了好几个胜仗,激怒了日伪军,从8月4日开始,日伪军抽调重兵,对115师所在的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

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当时代师长陈光命令李作鹏(当时正担任11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率领一个连加上便衣侦察排赶赴梁山阻击敌人,保障师部的安全。

这一战李作鹏其实打的不错,成功吸引住了敌军的注意,为师部转移争取了时间,但没想到的是,就在李作鹏率部准备撤离的时候,日军打过来两发炮弹,正落在李作鹏身边。

这两枚炮弹与平常所见不同,爆炸的威力并不大,但炸开以后却冒出一股黄烟(其实是催泪弹),李作鹏没有丝毫防备,被这股黄烟熏的眼泪直流。

李作鹏是幸运的,因为日军发射的不是炮弹,也不是毒气弹,否则十条命也没了,然而这股冒出来的黄烟,却极大的损伤了李作鹏的眼睛,回到根据地以后,医生虽然给他清洗了眼睛,但效果却不是很大,始终泪流不止,后来眼泪虽然不再流,但视力下降的特别快。

等到战斗差不多结束以后,李作鹏向上级提出,希望能够到北平去看眼睛。

李作鹏以前就在北平从事过地下工作,对那个地方很熟悉,加上他以前就在北平同仁医院看过眼病,所以他坚信自己一定治疗的好,陈光、罗荣桓考虑再三,同意李作鹏去北平治疗眼睛。

然而因为缺钱,李作鹏的眼睛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加上手术后来失败,约定出钱的那位开明士绅后来也舍不得再出钱,李作鹏心高气傲,一气之下决定不再治疗眼睛,又返回了山东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作鹏的右眼因为手术失败,后来几乎就失明了,当时115师卫生部还给他发了战伤二等甲级残废证,从此以后,李作鹏再也没有离开过墨镜。

不管如何,李作鹏尽管是作为一名战将,但他一开始并没有多少指挥经验。

1945年夏,日伪军日暮穷途,逐渐收缩兵力,罗荣桓指挥山东根据地也决定展开大反攻,当时为了解放临沂,山东军区集中了不少兵力,时任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的李作鹏向罗荣桓申请:

“我来指挥打这一战。”

罗荣桓那时有意要锻炼一下李作鹏,好让他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然而临沂一战后来打的并不好,日军当时收缩兵力后,临沂其实只有伪军部队,李作鹏也战前轻敌,认为不过只是打伪军部队,应该是轻而易举,所以战前也没有制定周密的计划。

临沂一战打下来,虽然实现了战前制定的计划,山东军区部队出现了比较大的伤亡,罗荣桓甚至几次就要冲到一线去,是被黎玉拦住才作罢。

战后山东军区开总结会议,罗荣桓在会上讲话:

“李作鹏是一名好参谋处长,但不是一个合格的一线指挥员,这主要是由于他没在一线呆过,不知道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只会纸上谈兵,有些教条了。这是我的用人不当,当时没有考虑周全,如果能让一些有经验的指挥员先带带他就好了,我要负全责。看来,将来还要将他多往一线放,多在实战中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后来李作鹏到东北以后的情况不难看出,罗荣桓其实是说到做到的。

也正因为罗荣桓的照顾,李作鹏对罗荣桓始终充满了尊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发展方针,山东军区当时也抽调了9万余人的部队到东北去。1945年10月24日,罗荣桓也接到了中央的命令,要求罗荣桓“率轻便指挥机关,日内去东北”。

罗荣桓接到命令后,立即指示李作鹏,让他组织一个轻便机关,日内开赴东北。

尽管时隔多年,但李作鹏对当年跟随罗荣桓赴东北的印象很深刻。

因为是要经海路到东北,所以罗荣桓、李作鹏一行人是先乘坐汽车一路赶到山东烟台,在胶东根据地同志们的建议下换穿便装,等待机会乘坐轮船去东北。

在那个年代,乘坐轮船出海无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是,虽然碧波荡漾的大海看起来很美丽,可一旦变脸,局势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李作鹏记得,他们一行人实际上是分乘了多艘帆船、小火轮,然而经胶东出海后,路上遇上了大海风,一行人被吹的七零八落,一部分被吹到了庄河、安东地区登陆,载有无线电台及人员的船则漂到旅大被苏军扣留,经过交涉才归队。

罗荣桓、李作鹏所乘坐的船一路上也遇到苏联的军舰。

一开始李作鹏很紧张,因为担心遇到美国人的军舰,毕竟自己有事儿没关系,但罗荣桓当时到东北去是以中央委员的身份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不能有半点闪失。

“你躺着不要动,不论苏舰、美舰,我们去应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幸运的是,他们一行人遇上的是苏联军舰,李作鹏若有若无的提醒船舱里还有一位中央委员,苏军立刻肃然起敬,查了片刻后,就送他们离开了。

在大连庄河登陆后,罗荣桓一行人就马不停蹄的赶往沈阳。

应该说当时的东北全境,都已经被苏联人占据,到处都是苏军的军营,不过在地方上,还是有少部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在活动,也能获得一些便利的条件。

不过,有件事儿让李作鹏十分不满。

就在去沈阳的途中,罗荣桓一行人乘坐火车在辽阳做了短暂的停留。

辽阳当时有我军的一个辽南人民军司令部,司令员是程世才。

程世才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曾任红30军副军长、军长,抗战时期曾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抗大分校校长、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抗战胜利后,程世才也遵照中央的命令开赴东北,不久后任辽南军区司令员。

从这个任职经历来看,程世才应该是没有见过罗荣桓。

罗荣桓到辽阳后,李作鹏陪着一起先到了辽南人民军司令部。

没想到的是,一见面,程世才便盘问起了罗荣桓:

“你多大岁数?你老家是哪个省?你过去做过什么工作?你们来了多少部队?”

李作鹏后来谈到程世才是,用了“架子很大,态度傲慢”8个字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程世才并不知道,当时罗荣桓作为山东军区司令员,一下子就抽调了6万多正规军,还抽调了20个基干团总计3万余兵力开赴东北,这些兵力后来基本上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乃至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

不过,罗荣桓倒是很谦虚,对程世才是有问必答。

整个过程中,李作鹏始终安耐不住情绪,他觉得程世才太不尊重罗荣桓,姑且就算不提贡献,罗荣桓当时是中央委员,他就不该受此盘问。

可李作鹏几次要发作,都被罗荣桓挥手挡了下来。

一直到最后,李作鹏实在忍不住,虎着脸说了一句:

“罗政委身体很不好,中央要求他很快到沈阳去,请你们派几辆汽车,今天就把罗政委和我们送到沈阳去。”

程世才一听这句话,才察觉到罗荣桓身份不一般,连忙安排汽车将他们送到沈阳去。

1945年11月13日,罗荣桓、李作鹏一行人抵达沈阳铁西区,并在那里重新换回了军装,并在当天晚上与东北局书记彭真以及林彪碰面。

罗荣桓到东北后,很快配合对进入东北的部队进行了整顿,当时东北人民自治军下辖部队约有25万,并同时成立了十个军区。

不过,李作鹏在最初去东北时,仍然没有到作战部队,而是留在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任参谋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除了成立各个军区外,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对下辖部队进行了改编,其中以山东解放军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22旅和第7纵队为基础,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李作鹏这时调任第1纵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得益于罗荣桓的照顾,李作鹏逐渐在作战中展露自己的天赋。

据时人回忆,李作鹏精明强干,指挥部队也很果断。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做了人员上的调整,黄永胜出任6纵司令员,而李作鹏出任6纵副司令员兼政委。

之所以要做出这一改动,主要是为了加强6纵的战斗力。

六纵是东野成立较早的部队,是由原来直接隶属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指挥的山东解放军第7师和新四军第3师7旅组建的。本来东野对这一支部队寄予很高的期望,但从六纵成立之初,几次作战下来,战绩都不突出,林彪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在主要的指挥员上。

黄永胜一直是林彪的心腹爱将,打仗勇猛自然不必多说,然而当时李作鹏出任6纵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无疑更是一个挑战。

6纵16师的前身就是新四军第三师7旅,原来是黄克诚的部队,新四军第三师当时开赴东北的部队是一个整师3.5万人,该师一个师的兵马开赴山海关后,引起了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高度重视,可见战斗力确实不同凡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或者说是6纵16师是属于“两头冒尖”的队伍,就是打仗很勇猛,但纪律性也差。

李作鹏调16师任师长后,很快就扭转了部队不正风气,使得6纵整体被打造成了一支能攻善守的部队。

1948年10月,黄永胜、李作鹏率领6纵南下彰武、新立屯,堵住了廖耀湘兵团逃亡沈阳的通道。

应该说在这一战中,黄永胜、李作鹏充分发挥了他们作为指挥员特有的敏锐。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当时黄永胜下令全军急行军,甚至连假设电台也顾不上,林彪当时几次联系都没有联系上黄永胜,气得只拍桌子,等到在接到6纵消息的时候,黄永胜已经率领6纵在黑山、大虎山以东的姚家窝棚、厉家窝棚一带。

至于李作鹏就更神了,他在野司命令下达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廖耀湘兵团不是经营口撤退,而是改退回沈阳,不顾一切的率6纵16师快马加鞭的赶路,前卫团46团在姚家窝棚一带当先与敌交手,当时野司的指示是不要与当面之敌纠缠。可李作鹏却不顾野司命令,下令全师压上去。

事后才知道,与李作鹏接触的不是国民党军残兵,而是廖耀湘兵团主力的三个军。

毫无疑问,李作鹏其实并不是一个战将出身,一直到抗战爆发后,才算是被正式调到了作战部队,边打边学,这一切都是得益于罗荣桓的指导。

李作鹏无疑对罗帅也更加熟悉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晚年编写了有关丈夫的三本书,还特意送给李作鹏征求他的意见,李作鹏看了以后直接给出点评:

“罗帅是伟大的政治家,不是军事家在东北战场上,90%的仗都是林彪打的。”

不过,这并不能说罗帅不通军事,相反罗帅一直都是军政全优,特别是抗战时期在山东,罗帅党政军一把抓,军事能力虽然不算的有多突出,但整个山东的抗战形势无疑是好的,就连毛主席也盛赞罗荣桓:

“山东只换上了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大局,毛主席一开始考虑的也是让罗荣桓到东北去主持全局。

然而因为罗荣桓身体更差一些,因此后来到了东北以后,军事上才慢慢的都交给了林彪,自己全心全意在后方支持。

李作鹏也认为,罗帅个性谦逊。

上世纪90年代,电影《大决战》一经上映,立即引起全国的关注,然而李作鹏却对影片的评价并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李作鹏为影片中没有反映43军作战经历而不满,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影片中过多反映罗帅的一面。

“罗荣桓不是那种人,他从来不会抬高自己,贬低林彪。若罗荣桓在世,此片肯定通不过。”

当然,李作鹏从他的那个角度去看影片,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主观性,但以他对罗帅的了解程度,却仍然具备一定的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