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点,早早的醒来,开启折磨自己很久的课题文章修改,心底那点不服输的心劲使用的差不离了,经过反反复复不断的修改,似乎感觉可以交差了,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有了饿的感觉。
七点了,忽然想起早餐在何处去吃。机关早餐那种米粥馒头加咸菜清汤寡水的味道,一下子口中有了酸水在舌边涌出,没有了食欲。
文章既然有了不算定稿的定稿,何尝不去犒劳一下自己呢?
窗外近期连绵的秋雨不见踪影了,天气放晴,心情似乎有了可以放飞自己的愉悦,轻松了很多,老城东门脸的小吃摊的烟火气,似乎勾起自己对陈年往事老味道的兴趣。
说走就走,骑上电动车出发了,尽管距离不远,似乎很久以来耐心的定力失去了很多,“使我不得开心颜”,空气里似乎有一种压抑的氛围,很多是是非非不想去理会他们,随他们去吧!总想懒懒散散的度日,内心里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明日复明日又奈何,很多积攒的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想做又没有动力;不想做,又似乎忤逆着自己的本心,与自己曾经风风火火不服输的劲头矛盾着。
初秋凉爽的风吹在面庞,变得格外的清醒,目睹三十年老城的蜕变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曾经的亲历者,参与者。曾经一个乡下的孩子在县城有了一份喜欢的工作,妻餐薪俸能够养家糊口,尽管没有几套房,但已经熬到被老家乡亲羡慕不已的份。
途经开明书社门口,紧闭的门,不经意间想起郭开印老先生,他刚劲书法风格别具一格,是自己的偶像,年少以来不知道悄悄的模仿过多少次;曾经每天一本书五分钱租他家不知道从哪淘来的各种书籍。他家低矮的三间平房被周围的高楼大厦簇拥着,闲置着。故人已去,曾经不知多少次梦想着有一天当自己清闲了,也能拥有几间老屋,书香相伴,可以读读书,写写字,品品茶,含饴弄孙。面对郭老的小屋多想租下或者买下他家的几间老屋安度晚年,慰藉自己少年以来的夙愿,拥有一份独立的空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开明书社对过曾经是新华书店的旧址,如今早就被新盖的居民楼代替了,年少时囊中羞涩,曾经靠卖自家老槐树上的槐米和到河边大树上搜集蝉蜕卖钱,很久攒够了才买下《新华词典》、《四书章句集注》等书籍,如今岁月倥偬,书籍尽管满架,可是读起来却没有年少时“书非借不能读”的滋味,那时如饥似渴的去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的屋”。痴迷沉浸在各种书籍描绘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东门脸路西走上几个台阶,就是那个小吃摊,很多年没有来过了,临窗坐下,要了一碗老豆腐和两个萝卜条煎包,慢慢的吃起来。韭菜花多多少少的添加,咸淡的味道在心间。
忽然间发现透过窗子照进来的阳光包围着自己,觉得格外的温暖,抬头窗外,疾驰的车辆和赶路的电动车们把自己带到一种小县城独有的安逸幸福的时光隧道之中。
记得三十年前,似乎也是这个小吃摊,一个领导讲述他和父亲的故事。小时候他随父亲到县城赶集,时近中午,他早就饥肠辘辘,随父亲就是在这个小店要了一份猪耳朵小菜和一大碗面条。他父亲告诉他:“儿子好好读书,读好了,天天能吃上猪耳朵!”他讲述时的神情举止历历在目,恍若眼前一般。
今天阳光的温暖,似乎能够印证能够吃上猪耳朵的味道。
岁月倥偬,故事犹在,人已老去,体验饥肠辘辘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每天不知道吃什么的苦恼却来了,儿时的时光还有多少人被惦记?半生以来,在为名忙、为利忙的路上,岁月蹉跎,哪有闲暇去静下心来慢慢的回忆?曾经的来路,曾经的初心,还有谁在坚守的路上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