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文紫怡 卿淳浩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9月初的成都,依旧骄阳似火。在彭州敖平镇红岩子社区,村民们头戴竹编草帽,手持网具,在稻田四周的环沟里有序地进行着罗氏沼虾的打捞。
“把个头小的放回塘里,刚脱了壳的也放回去……”罗氏沼虾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魏正蛟一边叮嘱着捞虾的村民,一边熟络地拣择成熟的罗氏沼虾。
魏正蛟返乡创业养虾
今年是魏正蛟回彭州养虾5年,首次大规模尝试稻虾综合立体种养便收获了成功。“目前,我在彭州九尺镇的升平社区、敖平镇的凤泉村和红岩子社区建立了三个养殖基地,自营池塘及稻虾生态养殖总面积约220亩。明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携手乡亲们共绘乡村振兴与共同致富的新篇章。”魏正蛟说。
返乡创业养虾
迅速打开销售市场
“豆禾开花,捞鱼摸虾。”幼时和小伙伴下河逮虾捉鱼的经历,让魏正蛟读大学时选择了水产养殖专业。
从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魏正蛟在水产行业摸爬滚打了近10年,一直从事跟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有关的工作。2019年,他决心回到家乡彭州开辟新的赛道——养殖罗氏沼虾。
今年魏正蛟首次大规模尝试稻虾综合立体种养便收获了成功。
“罗氏沼虾生长快、食性广、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而国内养殖罗氏沼虾的区域主要在广东省和江浙一带。我也是学水产的,经过研究和多方考察,觉得在川内养殖是有市场的。”魏正蛟说。
最终,他找到了根植创业梦想的理想地——家乡敖平镇红岩子社区的丁家山。“当时我们是按照江浙一带的饲养标准而来的,那边的消费者喜欢吃个头小的罗氏沼虾,而四川、重庆这边的更喜欢个头大的,所以捞出来拿到市场上去就销不出去。”魏正蛟说。
找到问题后,魏正蛟快速调整思路,将原来2-3个月的养殖周期延长到4-5个月,这样养殖出来的罗氏沼虾单个重量约50克,身长可达15厘米左右,一进入市场,便受到消费者喜爱。“目前,我们的虾主要流向成都青石桥、白家等市场。”
带领乡亲们增收
探索“稻虾共生”养殖
2021年开始,魏正蛟开始探索稻虾综合立体种养新模式。
“就是先栽水稻,后放虾苗。稻虾综合立体种养模式有4-5个月的共生期,罗氏沼虾的粪便残饵能促进改良土壤,给水稻提供肥料,而水稻既降低了水塘温度,也为罗氏沼虾提供了躲避天敌的场所,提升了罗氏沼虾的存活率,形成水稻和罗氏沼虾互利共生的绿色无公害生态养殖模式。”魏正蛟说。
今年魏正蛟的稻虾综合立体种养规模达到了15亩。他算了一笔账,今年的稻虾产量为200斤/亩,一斤批发价约50元/斤,除去成本,每亩净赚约4000元。
创业成功后,魏正蛟也没有忘记家乡百姓。“目前,我带动了彭州二三十名村民就业,有帮我养殖的、选虾的、拉网的。”魏正蛟告诉记者,养虾基本上从1月忙到10月,按照每月工资3000元-3500元算,村民们每人每年能增收好几万元。
如今,魏正蛟在彭州的自营池塘及稻虾生态养殖总面积约220亩,年育苗能力600万尾;对外服务及合作水面积超过200亩,模式包括稻虾综合立体种养、池塘精养、大棚小圆桶循环水养殖、游泳池精养等,为不同的养殖户提供了适合的养殖场景。商品罗氏沼虾年产量可达10万斤,年产值500万元以上。
展望未来,魏正蛟说,两年内在彭州还打算将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扩展到1000亩,打造出省内最大的“水稻一罗氏虾综合立体种养”国家级生态产业园;进一步利用电商平台,打通无公害稻田虾及无公害稻虾米的大成都社区团购电商消费新场景;申请并打造“稻田虾”、“稻虾米”及“泉水虾”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图据彭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