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怎么突然吃上药了?你啥时候买的?生病了?”
刚跳完广场舞的王大妈一进屋,看到手里拿着水杯和白色药丸的老伴,便急忙对老刘说道。
老刘回道:“没有啊,你不知道啊,阿司匹林啊,专家说每天一小片,不仅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能抗癌呢,并且无副作用,很多地方都出书了呢!”
听到此话的王大妈,第一时间觉得老刘又被骗了,毕竟这样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就有被骗买保健品的经历。
于是立马说道:“止痛药啊!我知道啊,能抗癌还没有副作用我就不信了,你别是被骗了!是药三分毒。”
老刘听到王大妈的话有点生气的,直接说道:“什么呀!你就是不懂,这药不骗人,最重要的是生活越不健康,治疗的效果就越好,而且吃这个还能抗癌。”
而听完此话的王大妈,倒是疑惑了,阿司匹林是药效强,能治病,这是她知道的,但没听过哪一种是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的效果就越好啊?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阿司匹林,真的就这么厉害吗?
一、“冠军”的阿司匹林
日常生活中提到阿司匹林,可能不少人就会说不就是常备药嘛,止疼和抵抗炎症的,就等同于“布洛芬”。
稍微研究一点的人可能就会说,它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除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很多作用。
而且它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尽管最开始它是用于解热镇痛的药物。
为什么说最开始用于解热镇痛药,其实这就要从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说起了。
1、阿司匹林的诞生
阿司匹林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据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记录,当时的人们身体疼痛和发热时,有种传统的方法。
即用柳树皮泡的水来擦洗身体,神奇的是擦过身体很快就减轻了疼痛。
并且柳树皮泡的越久,效果越好。
然而这种做法看似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在那时候却十分有用。
其实在我国的《本草纲目》里也曾记载柳树皮有“清热解毒、祛风散肿”的效果。
但是其中的原理,也是很多人至今都没有弄清楚的。
于是科学家为了更好的使用效果,1828年在柳树皮中,德国科学家里提取出了水杨酸。
并通过实验证明,柳树皮之所以泡水后有这些作用,并非是什么“神树。”
而是因为体内存在这种营养物质,但是当时由于技术的缺陷,也就仅仅只能证明并不能提取出来生成药剂。
不过几年后,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后来成为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2、“止痛神药”阿司匹林
我们都知道当身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体内前列腺素的上升,直接引起剧烈的疼痛反应,而阿司匹林的出现很好的减轻了疼痛和炎症感受。
其主要原理是水杨酸对人体内部的环氧合酶的活性进行抑制,这样从根源上阻断了合成前列腺素。
而阿司匹林富含水杨酸,所以能抑制前列腺素在人体体内的生成。
所以阿司匹林一进入市场,就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支持。
比如在西班牙一次大流感中,阿司匹林就靠其解热镇痛的功效,成功的缓解了当时流感引起的发热和疼痛。
然而让人惊喜的是,随后研究发现了阿司匹林还具备消炎作用。
3、被发现预防心血管疾病
然而科学家觉得阿司匹林的作用远不于此,于是又开始持续研究。
果然又过了几年,发现阿司匹林居然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的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简直不可思议。
同时这一重大发现,也为阿司匹林迎来了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奠定了阿司匹林成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药物。
最开始在1983年时,美国首次揭示了阿司匹林能够降低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于是,它开始正式进入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死的领域。
三年后,它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的正式药物。
按理来说,同一种药物,有这么多作用已经很了不起了。
然而,为什么后面阿司匹林又突然成为了“抗癌神药”呢?
二、抗“癌”神药?
要想真正知道阿司匹林是如何抗癌成功的,首先是要了解了它的抗癌机制。
这样才能彻底知道,阿司匹林究竟对癌细胞有怎样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最新研究揭示,阿司匹林之所以能在抗癌战场上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其能够阻断癌细胞与体内血小板的结合,从而使癌细胞孤立无援,暴露在免疫系统的攻击之下,这种有效地削弱了癌细胞的生存能力。
而且阿司匹林,还能针对癌细胞的转移特性采取行动。
要知道癌细胞,往往具有“打一枪换个地方”的转移习性。
但是阿司匹林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新转移部位的基础,从根本上直接限制了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这意味着服用阿司匹林相当于在体内构筑了一道防线,无论癌细胞如何逃窜,都难以找到新的立足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的抗癌效果并非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一项由哈佛医学院等研究团队进行的长期随访研究,该项研究涉及超过10万名参与者。
而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他们对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随访时间长达30年。
而结果出乎意料:对于那些每周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其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不服用者低了18%。
另外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比如肥胖、吸烟、饮酒的人群
换句话说,对于那些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成为他们抗癌的“救星”。
三、获益不等于有利
尽管这些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于越不健康的方式,抗癌的效果越大,但这绝不应成为忽视健康生活方式的理由。
要知道长期维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和过度吸烟饮酒,会显著增加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风险。
这些风险,远远超过了阿司匹林可能带来的任何抗癌效果。
还有就是虽然有研究表明,定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患上结直肠癌的机率,但这也并不代表阿司匹林是一种万能的抗癌药。
因为阿司匹林它也是有副作用,而且副作用也很大,其主要影响的是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
例如经过多年实例证明,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的服用阿司匹林,并且没有其他药物克制的情况下,是很可能引发胃溃疡的风险。
故而,我们要知道药物不是预防癌症的唯一。
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还要找寻其他的办法,比如健康的生活。
四、阿司匹林和这些药一块吃,相当吃“毒药”
在医学领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尤其是阿司匹林这种被广泛应用的药物时,明确其与哪些药物不宜同时使用就十分重要。
首先就是阿司匹林一定不能和抗凝药物华法林,一块使用。
我们都知道阿司匹林之所以能够预防血栓,是因为其血小板具有抑制作用。
其实华法林其实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和阿司匹林差不多,甚至更强,按理说一块使用应该效果更好。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当它们一块使用时,极有可能造成引起大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临床上通常不建议将阿司匹林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
其次就是降血糖的药,也不能与阿司匹林一块使用。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会患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大部分医生开的药物是阿司匹林。
然而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也可以降血糖。
其主要原理是阿司匹林是抑制人体肠道对糖的吸收以及对糖的摄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因此它与降糖药物同时使用时,会形成加强降低血糖的作用,这样反而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讲,低血糖会出现头晕、昏厥等状况时,这时候时其实已经非常严重了,很可能会危害他们的生命安全。
最后,阿司匹林与非甾体类消炎药一块使用也是存在风险的,比如布洛芬。
阿司匹林本身也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但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减少血小板凝集来预防血栓形成。
布洛芬,则主要用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所以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只能具备单一的作用,比如只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有治疗效果。
而对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血栓形成等疾病控制会变弱,甚至会加重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
所以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将阿司匹林与布洛芬这种非甾体类消炎药同时使用。
这样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所以如果你想服用阿司匹林,不管是剂量还是服用时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行。
结语
总而言之,阿司匹林这一百年老药,凭借其卓越的多重功效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
这项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阿司匹林在癌症预防中作用的新视角。同时也提醒我们,药物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全面理解其机制和影响。
但是我们也要牢记,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始终基于严谨的科学证据和医生的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