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TA眼中的四川|把“福”带回家 外媒体验非遗“手作之美”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夏婉琳 刘佳慧 摄影报道

上色、点金、渲染……8月31日,在四川德阳绵竹市的年画村,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调研行北线团队的媒体人拿起画笔蘸着颜料,跟着年画师傅有模有样地学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调研行北线团队的媒体人在绵竹年画村调研

走进“中国绵竹年画村”,浓浓的传统年画气息就扑面而来,村里的房、路、桥等一切都和年画相关,散发着浓浓的中国年画味道。作为绵竹南派年画发源地。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年画村、年画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年画展示馆、年画街坊等。绵竹年画村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画文化和“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移成产业优势,建立和发展了绵竹年画产业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记者体验绵竹年画

“这是我第一次用毛笔画年画。以前只是看过年画,但没有亲手制作过。”在年画村,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董事兼高级研究员本恩·纳戈拉亲手绘制了一幅喜庆的年画。随后,他又拓印了一张尺幅更大的年画,“这个体验非常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绵竹年画

“我要把这个'福'字带回家,希望以后还能带着家里人来这里试一试。”老挝《万象时报》网络运营部主任攀亚西·塔玛翁萨向记者展示出自己创作的“福”字。“这里很有特色,村民们将年画画在墙体上,表现了农民不只是会耕田种地,也拥有较好的艺术涵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据工作人员介绍,绵竹市鼓励绵竹年画博物馆里有一定经营能力的传承人,以市场主体的方式创作、销售年画,并开发年画衍生品。“这几年,研学也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愿意通过研学让娃娃体验传承文化,研学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体验绵竹年画

尼泊尔新闻在线总编辑西塔拉姆·巴拉尔对此很感兴趣。他在笔记本上记录道,通过年画村作为基地发展研学,让更多非遗传承人有更多收入,是一个很好的非遗传承的思路。

据了解,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200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