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价格战引发的4S店经营挑战,宝马中国宣布自7月11日起实施“降量保价”策略,宝马i3、宝马i5等车型价格上调,“宝马退出价格战”的话题迅速成为业内外讨论焦点。近日,宝马被曝存在全国多地4S店不交车、临时加价的齐情况。宝马退出价格战后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舆论各方如何看待?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 价格战中的传统豪华车品牌力有所下滑:国内自主品牌异军突起后,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的“落后”久遭诟病。在已经持续近20个月的价格战之下,新能源车在价格、设计、技术等方面都具备更多优势,宝马、奔驰等传统豪华车逐渐式微,品牌力正在下滑。此前豪华车品牌相继跟进降价后,也一定程度稀释了其作为豪华品牌的高端定位。
  • 品牌与经销商互相牵制的弊端凸显:退出价格战本身不是负面舆情,但后续经销商不交车的行为对品牌口碑负面影响更甚。近期,经销商因亏本卖车、交车困难等原因引发的负面舆情不在少数,其中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就向总部发起抗议,造成品牌与经销商双方矛盾激化,影响消费者观感。此次宝马4S店单方面不履约、让消费者加价提车的行为,在豪华车品牌中一直被诟病,此前海口一雷克萨斯4S店就因价外加价被处以45万元行政处罚,遭网民怒斥。
  • 历史舆情损害的品牌形象难以修复:2023年,宝马MINI“冰淇淋事件”因涉民族情绪对品牌价值伤害巨大;今年的315晚会上,又遭央视点名“传动轴异响”,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前日的腰斩降价,也一定程度在削弱品牌的高端形象。近两年的负面舆情接连爆出且舆情辐射范围较广,极大影响了宝马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此次降量保价,可以说是宝马维持豪华品牌调性的一步举措,但形象修复仍然需要较多成本。
  • 品牌口碑受经销商负面的波及影响:在“退出价格战”的舆情长尾期,品牌本就受到各方关注,任何负面消息的露出都具有极大发酵的可能,引发媒体的跟进报道。多地经销商被曝存在不当操作,难以与品牌形象彻底切割,很容易让公众将经销商普遍存在的行为与企业管理、品牌形象关联起来,从而将舆论矛头指向车企品牌。随着宝马4S店不交车这一舆情的发酵,本就在腰斩降价之时削弱的品牌高端形象,又再次被拉低。
  • 宝马中国的回应又引发争议?宝马中国回应不交车情况为“涉及的案例均是个案”,但从媒体报道看,类似的临时加价投诉,出现在重庆、郑州、深圳、苏州、东莞等多地。该回应遭网友讽刺“海量个案也是个案”“个案有点多”“不交车的个案率未达100%,完全可控”,拿个案说事难以让消费者信服、平息舆论怒火。结合此前华晨宝马CEO的“价格是由经销商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去确定的”这一说法,品牌与经销商之间的制约关系也再引发讨论。

01

品牌健康度分析

苗建信息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7月16日00:00:002024年7月22日23:59:59,全网涉及“宝马涨价后4S店不交车”的相关内容累计扩散2.14万条,舆情热度指数MJSI为37.87 。#宝马中国全系涨价#、#宝马涨价后来看车的人变多了#、#全国多地宝马4S店拒不交车#等相关话题在微博、百度、抖音、今日头条等9大平台热搜上榜37次,累计在榜时长约达326小时,最高排名为1

(一)关键传播节点

7月11日9:05,汽车博主“孙少军09”微博发文称,宝马为应对价格战带来的门店经营压力,计划于7月起实施“降量保价”策略。

7月12日,贝壳财经消息,针对于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的传闻,宝马中国方面表示,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7月15日23:50,晚点财经消息,宝马北京朝阳区一家 4S 店的销售说,“全系车型都涨价了,从这周开始涨的。”

7月16日9:52,#宝马中国涨价了#开始冲上热搜,再次引发舆论关注。财经网汽车实地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家宝马经销商,宝马品牌旗下全系产品正在进行不同程度价格调整,售价呈大幅上涨趋势。

7月16日开始,陆续出现“宝马4S店拒绝交车”的吐槽。因相关车型涨价,多位7月前下定的宝马准车主,如今面临无法提车的情况。如被4S店临时加价、被销售要求换车、被迫拿回定金、以“没车”理由拒绝交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4S店拒不交付的理由各不相同,对于一些已经签订合同、交付定金的消费者,门店给出的回应是车停产了或者产量减少。对于那些仅仅交了定金没签合同的消费者,门店则回应“总部审批没通过”等。

7月17日16:50,话题#宝马涨价后来看车的人变多了#登上微博热搜。据每人Auto消息,在北京某宝马门店看到,约500多平方米的场地,按照不同车型系列分出4个顾客接待区,每个区域都至少有2组客户。奥迪门店也同样热闹,销售表示,“就算现在排试驾,也得等10多分钟。”

7月20日11:57,中新经纬报道,前段时间价格腰斩的i3电动车裸车价格已上调至20万元以上。

7月20日19:57,针对一线豪华品牌A(奔驰、宝马和奥迪)退出价格战一事,华晨宝马CEO戴鹤轩回应财联社记者:“价格是由经销商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去确定的,我们与上下游伙伴进行了密集讨论,以确保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存在。”

B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21日11:49,#多地宝马4S店拒不交车#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7月22日18:00,宝马中国方面就不交车问题回应澎湃新闻记者,“我们已注意到相关内容,并在内部进行了初步调查,涉及的案例均是个案,且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我们在积极与相关经销商沟通,敦促宝马授权经销商遵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

(二)舆论健康度变化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7月1日-7月31日,受退出价格战等一系列舆论话题的影响,宝马品牌舆论健康度存在三次明显下降。7月11日,网传宝马退出价格战,实行“降量保价”后,舆论健康度跌出90%,达87.92%。7月15-17日,晚点财经、证券时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实地走访宝马4S店,了解宝马退出价格战后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全系车型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回升。7月16日,话题“宝马开始涨价了”登上热搜,舆论健康度降至83.78%。7月21日,宝马4S店不交车问题被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并登上热搜,舆论健康度降至75.74%。

02

利益相关方有哪些动作?

(一)消费者/宝马准车主

在媒体采访中,有宝马准车主表示交了定金后,临近提车时被告知需要加价3万;自己合同已签订、定金已交完、贷款方案通过,临近交付时仍被告知车价要贵2万等。

一位来自重庆的消费者:我是5月29日和重庆宝渝汽车销售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购车合同,车型是宝马i3,价格是17.45万,并且交了定金。当时销售说提车没有问题,但是到临近提车时被告需要加价3万。

一位来自郑州的消费者:我是6月底在郑州宝莲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订的车,车型为宝马i3,合同已签订、定金已交完、贷款方案通过,当时客户经理说四五天就能交付。但临近交付时被告知车价要贵2万,并且换成三年免息的金融方案,否则不让提车。

被宝马毁约的消费者之一王某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宝马的这波操作真是绝了,你品牌赚钱的时候没有想到要补贴消费者,赔钱了就要从消费者身上薅,吃相已经难看到连最起码的商业信誉都不管不顾了。

此外,据媒体报道,还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在厦门中宝汽车有限公司购车,4S店未能及时交付车辆,延期交付未能履约赔付,以及部分车辆合格证被抵押等情况。

(二)其他车企

奔驰、奥迪退出价格战:7月16日,据财联社报道,继宝马之后,A中的另外两个豪华汽车品牌奔驰和奥迪也将退出价格战。奥迪多款主销车型价格已经上调,后续可能还会有调整,但幅度不会太大。奔驰方面,虽然官方没有正式通知,但销售人员预计价格将会上调。奔驰销售表示,接下来一定会涨价,尤其是奔驰C级,卖一辆就要赔7万元,根本没法持续。

BB

广汽丰田否认退出价格战:有消息称,广汽丰田将跟进宝马等豪华燃油车品牌退出价格战的策略,不再降价。媒体就此事求证广汽丰田相关人士,得到的回复是:“官方从未说过退出价格战,意外被卷入宝马此次事件,广汽丰田车型还是会有优惠价格,只是优惠价格趋向稳定。”

其他燃油车品牌或将停止降价:北京青年报报道,有消息称,除了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以及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等品牌也决定,从7月起调整终端政策,降低终端优惠力度,或不再进一步降价。

小米雷军微博吐槽“A涨价”:7月17日下午,雷军微博发文表示:“这几天忙着准备年度演讲,刚刚看到今天车圈最火的热搜,居然是“A涨价”,什么情况?”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示:A被你卷的受不了啦、他涨任他涨,都没SU7强,随后,雷军回复数个狗头三连。

BB

BB

BB

03

舆论如何看待宝马涨价后4S店不交车的操作?

(一)主流媒体/行业媒体

1.媒体报道

主流媒体主要就涨价和不交车情况实地探访宝马4S店、采访4S店销售,了解宝马主要车型的市场价格变化,报道消费者的“霸王条款”遭遇、宝马中国对不交车的回应情况、分析不交车原因等等。

央广网:涨价后的宝马 为何出现4S店“拒不交车”?

中新经纬:探访宝马4S店:i3上调至20万元以上,有门店已缺货一个多月

蓝鲸财经:退出价格战后,全国多地宝马4S店大规模拒不交车

证券时报:【实探】“17万元宝马”如今“一天一个价”!10分钟报价涨2万多

上海汽车报:别等“金九银十”,A只会更贵?

BB

2.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部分主要从宝马毁约、背刺消费者方面出发,批判其做法并引申至车企对4S店的管理问题、价格战对4S店的影响,以及对当前车市消费健康度的看法。

光明网:谁给了汽车经销商拒不交车的底气

作为知名汽车品牌,在商品涨价后,通过拒不交付车辆的做法变相涨价的行为,既是不光彩的吃相难看,也不诚信,更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澎湃新闻:“加价才能提车”未免吃相太难看

“宝马退出价格战”本身无可厚非,这是市场行为,是企业自主选择的经营策略。但是在退出过程中,4S店也要有基本的体面,不能让涨价溯及过往,连最基本的诚信一并“退了”。

上游新闻:宝马加价提车“背刺”消费者,如此霸道就不怕“掉粉”吗?

如今,车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宝马如何稳住话语权,打破在中国市场下滑的魔咒,这是当务之急。但也切忌病急乱投医,靠“背刺”消费者注定南辕北辙,口碑坏了不但吸引不了“新粉”,更会被“老粉”抛弃。

顶端新闻:君子一言,“宝马”可追?

公然违反合约,不仅缺乏契约精神,更涉嫌潜在欺诈等违法行为。“临时加价与拒绝交付”的行为,不免让人怀疑宝马集团与其经销商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管理问题。

界面新闻:车企价格战,打疼经销商

传统经销商模式在成本投入、薪酬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经显露出局限性,难以快速适应当前变化的市场需求,由于车企和经销商更多是合作关系,所以车企难以干预很多经销商的决策,导致状况频出,此次的宝马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荔枝新闻:宝马涨价后拒不交车:一道汽车消费环境考题

这些事关消费者权益保障和汽车消费市场健康的关键问题,不该在一片“促销”声和“价格战”中被掩盖和忽视。

网通社-汽车:第一个反抗价格战的,为什么是宝马?

笔者认为,宝马此次调整终端价格的核心出发点在于缓解经销商压力,是一次主机厂与经销商针对产量、订单和销量目标的主动调整。

(二)专业人士

主要为从法律角度解读临时加价不交车行为;从应对角度提出解决消费者诉求和重建品牌形象的建议;从汽车行业角度分析涨价现象。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陈金波:4S店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消费者从4S店购买汽车是一种买卖合同关系,消费者已经与4S店签订了的合同且交付了定金,买卖合同成立并生效。4S店拒绝交车、采取临时加价提车违反了合同约定,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湖北泓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胡锦鹏:4S店拒不交车并临时加价的做法,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面对这种不公平待遇时,不应选择沉默和妥协,而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汽车销售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危机公关专家、战略定位专家 詹军豪:加价提车事件并非孤立现象,它不仅仅是经销商层面的操作失误,更是市场、品牌与渠道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经销商在面临市场压力和利润追求时,可能采取了不当手段,但这背后也反映出宝马在渠道管理和激励机制上的不足。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 王鹏:虽然经销商是直接实施加价提车行为的主体,但宝马官方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作为品牌的管理者和市场的引导者,宝马官方有责任对经销商的行为进行监管和指导,确保其合规经营。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翔:这属于短期波动表现。7月是淡季,当下消费需求比较小,车企再打价格战就是欲速则不达,降价对品牌损伤很大。豪华车可以停止降价,但过了夏天还会重新降价。宝马还将有可能打价格战。

(三)网民

针对宝马“全国多地4S店拒不交车”的现象,民间舆论场的质疑声和嘲讽声居多。由于宝马的高端定位,购车者较为局限,多数网民在以“看戏”的姿态参与讨论。

1.贬低宝马品牌

年底千万别降价 别让我看不起你;

宝马汽车良心,不坑穷人;

有的厂家卷配置,有的厂家卷价格,宝马选择了卷铺盖。

2.批评4S店加价行为

加价绝对是4s的行为,坑自己人的永远是自己人;

涨价就算了,但是只能针对新买车的人。已经下了定单还涨,太不要脸了;

汽车经销(商)是出了名的道德洼地,估计以后都会被直营的。

干死

3.希望依法处置

把中国法律当什么?罚,必须罚;

我就想知道,中国政府会如何保证中国公民的权益;

不按照协议执行并加价是否合法?

4.提及其他车企并对比

我六月定的星越L,也是迟迟不肯交车,果断退定金,但是没有双倍;

宝马和奔驰听起来不错,但质量上不如雷克萨斯,且问题并非源于车企,而是4S店的问题;

奔驰宝马不坑穷人,很良心的企业。

5.提及历史舆情

宝马废了,一开始冰淇淋事件;

是不是冰淇淋吃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