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医治末病,而且中医发展至今,对于一些病症表现,也有相对应的经方解决,效果十分不错。

像心脾两虚用的归脾汤,解表和对于少阳证,寒热交错情况用的小柴胡汤,还有用于扶正驱邪的桂枝汤等。

这些经方的效果反馈,也是打破了中医见效慢的观点。

只不过这些仅是针对某种单一的病症表现,等到了视神经萎缩患者这来,是不会照着典型病例去患病的。

不少人说这个病能治,但是用在用药中,一点伤寒论的影子都没有,有的似乎能看到经方的痕迹,但真的把病症辩对了吗?

不太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正看见有黄芩和柴胡就说是根据小柴胡汤进行加减的,有芍药和桂枝,就说是根据桂枝汤来变动的。

治视神经萎缩,借经方要借到重点才行,不能患者说自己什么病,就用什么。

得先准确辩证,运用自身独特的经验,再结合经方重点理念,进行灵活用药,把握用量。

治这个病的时候,必须要从根本上调,有两点需注意。

一个是常说的玄府的开通,另一个是阳气的补足。

拿第二点来说。

有的病情严重的患者身体发生了过度沉衰,那就可以用附子来回阳救逆,病症轻的可以用柴胡,驱邪助阳。

有经常口渴,大汗的,可以用些人参来保住津液,这叫辛温解表。

注意,在用扶阳的药时,需要考虑一点,寒热燥湿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寒热方面怎么用药呢?可以用干姜和黄连。

热多一点的,加上黄柏、黄芩。

寒多一点的,加上肉桂,吴茱萸。

燥湿呢?可以用炙甘草和半夏来祛除。

偏燥的加上麦冬。

偏湿的加上茯苓和白术。

你看,治视神经萎缩这个病,换一味药,方向就变了。

所以说能准确辩证很关键,可能只差一味药,效果就不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