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尘谷行知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每一个生命个体,只要依顺宇宙大道的运行规律处世应变,便可达到“无为无不为,无得无不得”的人生化境。

在入世修行层面来看,天道即是“天理”,故“天道酬勤”便是天理的自发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促使一个人完成自身人格价值的提升和生命境界的圆满。

也正因为天理所具足的这种强大力量,所以自古以来,无数有智慧的开悟者,都非常注重对自身内在所蕴含的天理的存养,去伪存真,将虚华、浮躁的功利心祛除,时时守护内在的道德意识。

受过王阳明心学熏陶的人都知道,在心学语境中,天理即是“良知”,如果说在这个花花绿绿的尘世里面一切都是虚假的,而只有一种东西是最永恒、最真实的存在,那么这种东西只能是“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变幻莫测,唯良知永恒


良知之外,你再也找不到天下间任何事物是永远不变的,在一念闪动的间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斗转星移。连孔子也这样讲过: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真不愧为万世师表,他早已洞察到了宇宙天地万物之间的玄妙衔接方式,认为一个人只要保有内在永恒的“良知”状态,即可做到无所不知,对周遭一切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能了然于心。

孔子的“知”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由后天所学到的知识体系所造成的认知障碍

知识一旦成为认清现实世界的障碍,就会给自己的人生处处设定限制,心灵得不到应有的自由,必然会在取舍之间徘徊不定,通过分别之心来看待世间一切事物,最终招致一些始料不及的烦恼痛苦。

“无知也”,意味着一个人经历了道德修养,从而将挂碍在自己心地里面的认知思维统统丢掉了,从二元意识转变为一元意识,而在这样的意识状态中,是根本不会给外在事物贴上任何标签的,物我同化为一个整体,故而“无知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中庸之境,吾心之良知即是整个宇宙。

现代人都喜欢讲人体的能量磁场,认为每个人自身的磁场强度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活环境,同时,外部世界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生活迹象,会以磁场的方式干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叫“同频共振”。

其实,这种“磁场”论早已被先贤智者玩剩下了,他们发现当一个人处于“中庸”的心智状态后,就是最强大的人体磁场,这种场能如行云流水,无所不包,无微不至,无坚不摧。

所以天下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得了,甚至已经涵盖了宇宙本身。

“空空如也”,意即空到可以容纳一切,把现实问题放进去,即刻会被消融于无极状态。所以孔子说“叩其两端而竭焉”,让问题自动破解。

因此,良知的力量不可小觑,儒家修身秘法“知止而后有定”,现在你还会像过去那样认为是进入到一种“定”境吗?非也。(自悟自得,在此不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真正觉醒的人来说,良知就像是一把尺子一样,你带着这把尺子去行走天下,即可披荆斩棘,遇到任何困境障碍,你都能全身而退,毫无任何损伤。

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有一段话,说的就是良知这种魔力:


夫良知之于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于方圆长短也。节目时变之不可预定,犹方圆长短之不可胜穷也。故规矩诚立,则不可欺以方圆,而天下之方圆不可胜用矣;尺度诚陈,则不可欺以长短,而天下之长短不可胜用矣;良知诚致,则不可欺以节目时变,而天下之节目时变不可胜应矣。

上面这段话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心智觉醒程度。

各位读者、道友,你可以通过反观内省的方式,试着解锁王阳明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如果你真的领悟到了其精髓,那么恭喜,你已经非常接近天道了,你已经把周围的大多数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你的认知已非常人所能及。

当你领悟到了良知的这种力量,不要兴奋难掩,更不要贪图口舌之争,到处去与他人炫耀自己所悟到的东西,因为真正的修行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才是修行最关键的一步:证道。

你要验证天地间确实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它可以安顿自己迷失的心灵,也可以外化于人世间,通过你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

王阳明称这种修行方式为“事上磨”,以民众之疾苦为自身之痛,以民众之乐为自身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