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云南昭通玩,朋友来接机,带我吃正宗昭通小串,本以为这就是当地极致的味道,结果被一盘土豆勾住了魂魄。

那晚朋友说让我吃点米饭吧,我说再来一盘土豆,打包带走。

云南昭通是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有人曾说这片土地种出的东西,能把你直接与大地连通,就算冲动消费都显得有些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昭通的洋芋文化,早已深入了当地人的骨髓。

他们可以三餐都离不开洋芋,洋芋在他们手里被做出了无数种花样。云南人甚至把动画片《猫和老鼠》改编为《大洋芋和小咪喳》,猫是大洋芋,老鼠是小米喳。

一直有人认为洋芋才是这片土地对世界送出的根本关怀,得益于气候与地理环境,世界级的洋芋彻底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原、鲜切、彩云之南、土豆联盟,与其相关的标签足够吸引人也足够凶猛,而那种口感更能完美接待每一个味觉求道者。

他们有无数种方式来处理这一圣品,薯片正是它的完美表现形式之一。

“如果你的昭通朋友在临行前塞给你一包噜咪啦薯片,那么他已经把你当家里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噜咪啦是云南昭通当地的特产,尽管是云南人尽皆知的地头美食,很多人第一次听这款薯片,还以为是猫粮,“毕竟名字太像撸猫咪啦。”

噜咪啦2023年的电商销售额总共加起来也才500万,但在2024年4月份一个平平无奇的星期内,直接卖掉了去年电商销售额的一半。

究其原因,竟是因为一条在B站上爆火的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思思大学毕业后便入职噜咪啦,负责新媒体运营管理。大学时经常泡在B站上的思思对B站的受众群体有着深切的理解,知道他们喜欢玩什么梗。

她用猫meme的动画和表情包加入到噜咪啦官方发布的视频中,原本岁月静好的严肃美食介绍,在猫meme的搞笑加持下,成为了让B站观众捧腹大笑的行货,而当大家开始认真搜索“噜咪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时,这家云南土豆大王的好运,似乎才刚刚开始。

“我们厂长之前甚至连B站是啥子都没听说过,却因为一周就在B站上卖掉了200多万袋的薯片,都亲自上阵发货了,现在还在打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过的人都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在B站的弹幕中给其他还在看戏的观众安利,而云南本地的观众,看到自己家乡的美食火爆全网,开心的不得了,你经常可以看到云南人这样介绍噜咪啦,“嘿嘿,这可真是从小吃到大,薯片厂比我岁数还大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进噜咪啦官方的任何一个视频,总会被一片密集的热情弹幕感染,他们的视频仿佛成了一些网友的互联网树洞,用来记录曾经的记忆碎片。

“十多年前我有个同事是云南那边的,有一次聊天我们聊各地特色美食,然后他跳出一句,他们那边的薯片很好吃。”

“我四川的,高中的时候下了晚自习就买噜咪啦薯片。”

“贵州人只喜欢这个牌子,也是从小吃到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得出来,人们旺盛的倾诉欲被一片小小的薯片点燃。

有很多云贵川的网友以为全国到处都有噜咪啦薯片,结果去外地上大学,才发现没有噜咪啦的身影,直到在B站顺着猫meme又找到了噜咪啦的阵地,就像熟悉的味道突然会引发人们的回忆。

B站网友甚至建议噜咪啦多出一些流行的口味,来适应年轻化的市场,而噜咪啦也照单全收,黑松露牛干巴味、香菜味、折耳根味等等。

当一款美食连接了时空,屏幕内外的你我便有了相交的可能,你可以理解为这是B站特色的“美食夸夸团”,他们遍布五湖四海,尝遍人间珍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难说本地人对噜咪啦的情感有多深,童年被它环绕只是基础,真正的信徒已然通灵,吃一片就能判断这颗洋芋生前喝过多少水。

有人透露到云南昭通玩,一周里每天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主食吃洋芋,零食吃薯片,连吃了六天,临走时非但没觉得腻,反而还有点舍不得。

他说自己出发前就想好,要多带几种特产回家,最终光是薯片就装满了行李箱。那是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彩云之南的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噜咪啦的包装袋,砰的一声,一个美妙的下午即将徐徐展开。”

有慧根的人会察觉,那是云南高原早就向你发出的邀请,这邀请函还做的相当好吃,“香、酥、脆,口感鲜美,能感受到一个快乐的云南洋芋在舌尖打歌。”

吃过噜咪啦之后一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云南的松弛与严谨并不冲突,就算是薯片,也有专属于自己的节奏。

尤其是当他们掏出在本地人心中最受欢迎的口味时,任何人的减脂事业都将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劲敌。

我也是到了他们总部之后,才懂了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必林深才能见鹿,很多时候你要找的东西就在迷宫大门口。来到昭通你不用刻意搜索,每天都有机会与真正的特产相遇。

噜咪啦卖得最好的是诱惑麻辣味,占销售额的50%,主要走线下渠道,在云贵川的超市、便利店和小卖部,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在噜咪啦的大本营昭通,那些响亮的国外大牌薯片卖得都不如它好,当地人对家乡品牌有一股执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处噜咪啦总部探访时,我坐在七楼的产品研发办公室,一股香气从窗外直冲鼻孔,负责人说那是三楼在炸辣椒。

传言这种味道刻进了云贵川人的DNA里,在一些消费者的心中,提到薯片首先想到的就是这股香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噜咪啦的企业总部墙上,写着他们的发展历程,那一笔一划和他们的狠货一样认真。

1996年,在体制内工作的李斌深感本地的土豆品质如此优质,却没有一家做土豆深加工的企业,他毅然辞职并一手创办了噜咪啦。

最早的噜咪啦是在一座由红砖建成的厂房里,外墙甚至都没有贴瓷砖装修一下,顶上的铁皮屋顶冒出一根细长的烟囱。那个时期,噜咪啦挣扎在温饱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噜咪啦一直没有资金去推广自己的品牌,只能靠过硬的品质慢慢积累名气。

直到后来,才磕磕碰碰拓展了自己的销路,开始立足昭通,向周边地区辐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着原材料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稳定的品质,噜咪啦慢慢积累着自己的消费群体,但是由于传统销路的限制,噜咪啦一直很难与大品牌抗衡。

直到他们在B站爆火,受到年轻人欢迎后,企业开始着手新增生产线增规扩产。新的生产线投产预计新增产能4000吨,将新创造80余人的工厂就业岗位,年增加1.5万吨土豆采购量,预计将帮助近2000户农户种植马铃薯实现年收入30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正值昭通洋芋大量上市的季节,今年各地洋芋大丰收,每吨降到了1300元左右,但是噜咪啦的董事长李斌仍然坚持用允诺给昭通洋芋生产基地种植户每吨2000元的价格采购洋芋。初衷也很简单:“为了让种植户赚到钱的同时也对种洋芋有信心。”

中国有句老话叫:“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没想到这句话今天放在洋芋上也是贴切的,好的薯片通过互联网被更多人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铃薯在几千上万年前就被人类驯化,不同地方的人给它附加了不同的理解,它是“洋芋”,是“土豆”,是“薯仔”,也可以是“地蛋”。

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集体开发,以及因它留下的无数种情愫。

没有谁敢说自己始终如一,恒久远的钻石也早已被人造,而那些真正永恒的东西不善张扬,却总能在瞬间让人跨越时空。

小时候的味道就在原地,有时只是需要一点契机,他不向你走来,你就向他走去。

“多年之后为了生活不得不远离家乡,但撕开一袋薯片,我就回到了昭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