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垦荒的年代虽已远去,

但召稼楼的迷人风采依然诱人,

召稼楼的钟声依旧在人们的耳际回响,

在历史的上空回荡。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一座永不倒塌的桥》节选。

点击收听朗读

一座永不倒塌的桥

桥是水乡的灵,桥是水乡的魂。

水网织成的召稼楼有着各式各样的桥,每一座桥都有着吉祥如意或寓意深刻的名字:报恩桥、复兴桥、道南桥、资训桥、太平桥、广安桥、广济桥、礼耕桥、仁善桥、纯佑桥、瑞徵桥、礼园桥、召稼楼桥、涔湖桥、鹤寿桥、礼耕桥……而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其中报恩桥的故事蕴含伦理、脍炙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启六年(1626),一个深秋的子夜,月黑风高,一只乌篷船悄悄地靠上了奚家的临河码头。凭着码头灯笼烛光,来人轻轻敲开码头小门。不一会,出来几个家丁将船上的三只箱子抬进了大院。很快,乌篷船离开了召稼楼,沿着姚家浜向东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人是周浦商人冯克安的家人冯福宝

冯、奚两家,非亲非故,无甚往来,只因都是商人,周浦和召稼楼又相距不远,水路仅半个时辰的路程,所以双方对对方的家世人品很清楚。可谓“虽未谋面,而神交已久”

冯克安出身于周浦一家书香门第,饱读四书、五经,学贯诸子百家,有志向有抱负。明万历后期,冯克安到苏州参加院试,本想金榜题名,光耀门第,为国效力,不期在那里结识了东林党人,从此人生来了个急转弯。他从东林党人那里了解到皇帝昏庸,阉党专权等朝政腐败的情况。这与他原来的想法大相径庭,于是弃文从商,但对家国关切的情怀一如既往。十多年后,他成了很有名的商人,也成了东林党的坚决支持者。

“南货、北货、货货诚信;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这是同志送给冯克安的对联,对子虽是套改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对联而得,但用在冯克安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一天,兵士押着一位东林党人路过苏州,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辞职在家的周顺昌设宴为他送行,冯克安也应邀出席。席间,周顺昌大骂魏忠贤。魏获知后,立即派东厂特务到苏州捉拿周顺昌及参加送行的所有人员。

冯克安知道危难已经降临头上,但他宁为玉碎,也决不给魏忠贤留一钱一物。于是让家人福宝带了三箱钱物,坐船速回周浦老家。为防万一,他嘱咐福宝,三箱钱物先寄放奚家,然后回周浦通知家人马上离家避难。

不出所料,冯克安被东厂特务逮捕下狱,不久死于狱中。周浦家中也遭阉党洗劫。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奚家就是不见冯家来人。派人到周浦打听,才知道冯家出了大事,福宝回家当夜即被埋伏在冯家的特务杀害,冯氏族人皆被捕去关押,宅第店铺全被朝廷没收;冯克安的独生子冯伯卿因事离家,侥幸逃脱,不知下落。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五年过去了。冯家,还是杳无音讯。奚家年年月月派人四处打听,不见音讯。

一天,奚家厅堂里传出一阵热闹的声音,家人带回了消息:冯克安的儿子冯伯卿还活着,住在川沙的一个小镇上。奚家上下人人如释重负,个个喜形于色。从老爷到奴婢、从闺房到厨房,儿女私话,主仆呼应,众口一词“寻到嘞!”

奚少爷办事向为谨慎,听了家人带回的消息,拿出冯克安生前给奚老爷的密信。信上提到,冯伯卿有个天生的特征,“右手腕上有圈粗黑的汗毛”。川沙的冯伯卿右手腕上有没有那个天生的记号?奚老爷又三次派人到川沙细察。结果令人十分失望,这个冯伯卿不是冯克安的儿子。

那么,冯克安的儿子在哪里?

每年七月十五,是盐场订货的日子,这天,奚少爷亲自去新场刘记盐铺订货。当他把订单交给年轻的收单员时,眼睛突然一亮,发现收单员的右腕长有一圈又粗又黑又长的汗毛。第二天,他把刘老板请到家里,详细询问了那位收单员的姓名、身世。第三天,奚少爷再到刘记盐铺跟冯伯卿聊谈。

又经过多方察访查证,确认此冯伯卿正是冯克安之子后,奚家少爷择了个黄道吉日,带了三箱冯家的钱物前往新场。在冯伯卿住的简陋小屋里,奚少爷向伯卿叙说了先父“物归原主”的遗愿,奚家等待冯家来取物的心情以及四处寻找的情形。冯伯卿泪流满面,三跪九叩,再三道谢,执意要把一半的钱物送给奚少爷。奚少爷固辞不受,只希望冯少爷再兴冯家,壮大冯家。

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一艘漂亮的航船慢慢地靠上了奚家的临河码头。奚家来了一位年近花甲的客人,他就是富甲一方的商贾冯伯卿。看见迎上前来的老朋友,伯卿伏地叩拜,说道:“如果老朋友说个‘不’字就不起来了。”奚老爷看着伏地不肯起来的冯伯卿,看着由冯家十二个壮丁扛抬的六个箱子,感慨万分。有道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两位老者决定把三箱钱物捐给金刚寺,另捐三箱钱物,在姚家浜上造座石拱桥。西乡路上的金刚寺,是召稼楼及浦东一带善男信女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道场宝刹,建于宋代,年久失修,需要修缮。姚家浜上连接召稼楼道南街与道北街的木桥,在岁月的流逝中已破败不堪,如以石拱桥代之,则可以给行人带来方便,给市井增添景色。

又是春风染绿江南的时候,召稼楼迎来了最美好的一天。清晨,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召稼楼涌来。街上人头攒动,河里百舸争流,姚家浜两岸,旗幡飘扬,红灯高悬。一时,鼓乐齐鸣,鞭炮震天。奚老爷和冯伯卿缓步走上雄伟的石拱桥,随后的是两家的俊才公子。在热烈的掌声中,四双大手揭开了石拱桥大横梁上的红绸布。当红绸布向空中飘去时,人们听到了冯老先生洪钟般的声音:“我的心刻在石头上了!”而欢呼的人们也真的看到了“报恩桥”三个刻在大桥横梁上的大字。

桥是兴旺发达的祥瑞。报恩桥给召稼楼带来了美丽和繁荣,给奚、冯两家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和出众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恩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恩桥在20世纪60年代石拱桥塌毁后改建为水泥石桥

从此,报恩桥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街头巷尾到灶边田头不断地扩展着传递着,直到现在。在数百年的传说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但主题却是一样的,行善事,做善人。这则传说折射出人们对美德的赞颂、推崇和追求是不变的永久的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

浦江召稼楼所处的这块土地,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地,所以,《月满召稼楼》自然不仅仅单写这座楼,而是浦江镇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历史沿革,风云变幻。如今,召稼楼这本厚重的书已翻过去了沉重的一页,这里的历史建筑经过修复改建,成了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浦江镇欣欣向荣的缩影,昔日的风物有的已经湮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依然存在,且生机盎然。今天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生动的故事集结于此,目的是为流布后世,发扬光大。

2024年7月起,第十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朗读: 闵中东校 高一4班 刘烁

图文:明镜文化

编辑:汤婧娴

初审:张嘉桐(实习)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