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6390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病理性记忆至少由这3部分组成的

02、按这4个步骤,修复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03、过度夸奖也是“病根”之一,父母要教孩子理性应对

04、引导孩子综合性归因,既能“治病”,还能提高逆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此前的文章已经多次强调,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话,主要的病因不是基因遗传,也不是大脑神经递质浓度异常,而是后天形成了大量的病理性记忆,并且有很多储存于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

什么是病理性记忆?简单来说,它至少包括3大方面:叠加性心理创伤叠加性心理渴求不良的归因模式

如果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得到修复,孩子的病症会明显缓解,甚至消失,真正走向康复。很多患者尝试了主流精神科治疗和主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后,觉得效果不理想,就是因为这两种方式都难以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修复主要的病理性记忆。

在精准精神心理学中,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就能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主要的病理性记忆,高效化修复,帮助患者快速走向康复。

但是,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的一大局限性就是尚不能复制,应用规模小,目前还不能面向大部分患者。

所以,我们在文章、视频中不断强调,对于大部分患者家庭来说,可以选择“自我家庭治疗+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康复路线。药物有利于控制症状,但“自我家庭治疗”更重要,可以修复孩子的病理性记忆、修复家庭系统,帮助孩子加快走向康复。

其实,很多家长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讲得通俗一些,他们意识到“心病还需心药治”,吃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解开孩子的“心结”才是最重要的。老百姓所说的“心结”,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那么,父母到底怎么修复孩子的病理性记忆?这听起来专业技术性很高、很难,父母真的能做到吗?

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提供详细的分析和“教程”。

01、病理性记忆至少由这3部分组成的

首先,父母要对上面说的病理性记忆有深入的了解,要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病理性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叠加性心理创伤”,无论孩子被诊断为哪种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主要的病因里都有它,而且占比很大。

不少父母可能很困惑,“我家孩子一路成长过来都挺顺利的,没吃苦,没受啥委屈,也没经历很大的打击。虽然有时会遇到不开心的事,被大人批评几句,但哪个孩子没有?这不至于形成心理创伤吧?”

事实上,“心理创伤”不一定非得源于很重大的负性事件,也有可能来自于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件,引起孩子产生了较大强度的负性情绪。

如果按照严重程度来划分的话,心理创伤可以分为以下3类:

重度心理创伤,也就是主流精神科里说的精神创伤,如重大自然灾害、车祸、飞机失事、严重的暴力犯罪等等。它的特点是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般人经历了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

中度心理创伤,比如较严重的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父母对孩子的家暴,孩子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性猥亵等等。简单来说,这类型创伤虽然不至于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但令人相当难受,一般也能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注意。

小型心理创伤,这一类心理创伤的形式就非常多了,而且看起来的确很不起眼。比如孩子被同学捉弄了,目睹父母在家里吵架了,被父母训斥了,被老师当众批评了,在课堂上出丑了......

简单来说,如果个体遭受过“重度心理创伤”,那就容易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如果个体遭受了不少的“中度心理创伤”,比如长期的家暴、校园欺凌等等,还叠加了一些“小型心理创伤”的话,那就很容易出现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那如果没有明显的重度和中度心理创伤,主要是小型心理创伤的话,虽然每一个创伤事件独立来看都很小,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如果数量不断增大、创伤事件之间的效应不断叠加,孩子的负性情绪和扭曲认知就会不断累积,最终量变到质变,就很容易出现抑郁发作、焦虑发作等精神心理症状。

如果这些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持续了一定的时长,就达到了诊断标准,孩子就成了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而“叠加性心理渴求”,这跟“叠加性心理创伤”有点像一对反义词,因为它能让患者产生高兴、兴奋、甚至是亢奋的正性情绪体验。

只不过,这种正性情绪体验不能使人真正幸福、健康,反而导致了精神心理问题,所以我们以前把这叫做“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比如,毒品带来的兴奋体验,就很容易让人形成“叠加性心理渴求”。

当然,大部分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患者没有染上毒瘾,他们如果有“叠加性心理渴求”的话,多半来自于别人对他们的过度夸奖、甚至是阿谀奉承的经历。

他们非常享受外界的赞扬,久而久之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过高的估计,内心自大,甚至狂妄,而且容易刻意追求外界的夸奖,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

如果孩子不仅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还反复接受过过度夸奖、形成了不少的叠加性心理渴求的话,那很可能会罹患典型的双相障碍。

另外,很多老人家总是鼓励孩子多吃,表扬孩子能吃,这也容易导致孩子在进食方面形成叠加性心理渴求,如果再结合了其他病理性记忆,孩子出现暴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的风险会更高。

还有,“不理性的归因模式”也属于病理性记忆,其中又分为“完全的外归因”和“完全的内归因”。

不理性的归因模式会导致个体出现强烈的负性或正性情绪,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或者叠加性心理渴求。

比如,个体遇到困难、挫折时,如果采取完全的外归因模式,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外界与别人的话,他们更容易感到委屈、愤怒,甚至会忍不住跟别人发生剧烈冲突,然后感到更强烈的愤怒和痛苦,从而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如果这种叠加性心理创伤不断增多,又会反过来使他们很容易被激活心理创伤,表现为敏感多疑、暴躁易怒、容易从负面角度去解读别人的言行举止,陷入恶性循环,逐步发展为偏执型人格障碍,甚至还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而如果个体遇到困难、挫折时采取完全的内归因模式,认为都是自己的责任和问题,是自己的命不好,那就容易陷入严重的自我否定,内心越来越自卑,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容易出现重度抑郁发作。

当然,还有的人比较自恋,获得一些成绩、或者遇到一些开心的事时,把功劳完全归于自己,这也是完全的内归因模式。这容易令人过于兴奋、自大,形成叠加性心理渴求。

02、按这4个步骤,修复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深入理解了病理性记忆到底是什么之后,父母帮孩子进行修复时,才能更有针对性。以下是具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