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年,范仲淹给亡母找墓地,风水先生指一地道:“这地好,佑子孙出贵人!”走了百步又道:“这地不吉,葬此恐绝户!”未料,范仲淹却说:“就要这块地!”
大孝子范仲淹,为何会给母亲选一块“绝户地”?
范仲淹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幼儿难以维生,改嫁给了八品官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名为朱说。
幸运的是,朱文翰对继子如同亲儿子一般,不仅教他道理,还舍得微薄俸禄,送他去长山学宫读书。
当时学宫旁边有座很灵验的庙宇,许多学子都会去求签问卦。
范仲淹也凑了个热闹,他抽了个签,递给一个相士,问道:“将来我可以当宰相吗?”
相士愣了愣,看了下签,答道:“不能。”
周围人听到这对话惊疑不定,纷纷震惊地看向范仲淹。
范仲淹不为所动,又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那我可以当良医吗?”
相士疑惑了:“宰相和良医地位相差之大,为何如此问?”
范仲淹坚定道:“此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上可辅佐君王社稷,下可救助贫困百姓!”
相士闻之赞赏一笑:“你有此心,当为真宰相啊!”
范仲淹后来愿望成真,27岁那年,他中进士踏入仕途,开始了利泽生民的一生。
1024年,范仲淹正主持修复水利工程。
关键时刻,母亲重病消息传来。
尽管他公务缠身,诸事繁忙,可仍旧立马安排好后续事宜,马不停蹄赶回家照顾母亲。
可惜,两年后,母亲还是病逝了。
范仲淹悲痛万分,立即上奏丁忧,为母守孝三年。
他亲自操持后事,找来风水先生,为母亲择选墓地。
风水先生指着一地,笑道:“这地好,能庇佑子孙多出贵人!”
走了百步,他又指着一块地,摇头道:“这地不吉,葬此恐绝 后。”
未料,范仲淹却说:“就要这块地!”
风水先生一脸疑惑,正常人怎会选绝户地?
范仲淹缓缓解释道:“此地既然不吉,就不要把厄运留给别人来担了!”
风水先生闻言,不禁肃然起敬,感叹这是真圣人啊!
1034年,范仲淹回到老家苏州治水。为了长住,他准备买块地盖住宅。
风水先生满脸笑意,介绍了一块宝 地给他:“住在这里,您的后代定会人才济济,公卿辈出!”
范仲淹很高兴,大手一挥:“好,这地我买了!”
意外的是,他没有自家享用这宝 地,而是捐出来盖了府学。
范仲淹说:“让天下读书人在这里受教育,也能出更多人才啊!”
有了这事儿打头,范仲淹趁机建议朝廷劝学育才。
宋仁宗果真采纳了建议,让全国各地都以苏州府学为样板,开始办学校、兴教育,让更多人才有机会涌现。
这就是今天的苏州文庙和苏州中学的所在地,千百年后,依旧文风蔚然,不断为国家输送着人才!
范仲淹为官三十载,实现了当宰相的梦想。
当然,除了做了不少实事之外,积攒的俸禄也是颇丰。
在他退休之际,子女就劝他在繁华的洛阳买房置地,修建园林,好颐养天年。
谁知,范仲淹直接拒绝了:“人获得了道义上的乐趣,哪还能为外物所惑?再说洛阳那么多士大夫有园子,我要去玩,他们还能不同意吗?”
转头,他就拿出毕生积攒的俸禄,在苏州老家买了千亩良田,设立了义庄,所产所得都用来接济族人,照顾姻亲和同乡。
无论男女老幼,有困难都可以得到资助,对没有收入的妇女,更是多照顾了几分。
《宋史》中就有记载,说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不过,当时知道内情的人都惊了!
当初继父去世,范仲淹想改回范姓、认祖归宗,不少族人怕他分家产,对这事儿多有阻挠。
没想到范仲淹竟是以德报怨,不少人都赞他:“好气量,眼光长远啊!”
此外,为了报答朱氏家族对他的养育之恩,他还买了四百多亩义田赠予他们。
这么一挥霍,范仲淹留给后人的财产也就不剩什么了。
不过,范文正公的厚德美名,却流芳千百年,庇护着子孙后代成 人成才。
之前虽然买下了那块所谓的“绝户地”,不过范氏家族依旧薪火旺盛。
范仲淹的4个儿子都很出众,二儿子范纯仁也当了宰相,官位比父亲还高;
子孙中,位列公卿、尚书等高位的也有70余人,范氏家族也得以繁荣八百多年!
范仲淹去世后,无数百姓自发为他焚香祭拜,哀悼这位心忧天下的伟大宰相。
他的一生,正如他年少时所立下的志向——“或为良相,或为良医”,始终坚守着报国利民的初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韩琦说:“天下正人之路,始公辟之”。
有了范文正公为典范,天下正直、有德行的人才知要走什么样的路!
这也是为什么,范仲淹的子孙后代多有出息,家族得以繁盛几百年!
他的崇高品德,就是留给后代最宝贵的传承;他的善良慈悲,才是留给家族最 好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