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予同

冯友兰在回忆文章“我同毛泽东的几次交往”中,写过这么一个故事:1963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会开会,闭会时、受到毛主席接见。会后,组织者给了他一张放大的照片,是毛主席和他握手时照的像;上面也有其他人,一个是周扬,一个是刘大杰,一个是周予同。

冯友兰为此照片作了一幅对联:“执手感关怀,三人并列文、史、哲;集会明任务,一笔齐扫帝、反、修。”这是一副“绝”对,和“帝反修”对仗的“文史哲”说的是:刘大杰是搞文学史的、周予同是搞历史的、而冯友兰则是搞哲学的。

其中的周予同,原名毓懋、学名周蘧,又一学名周豫桐,字豫同、予同,笔名天行,1898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瑞安。周予同是我国经学史的著名专家。

经学,指注解经书的学问;经书指的是儒家经典,一般说的是儒学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介绍见下行文字

1928年春左起:叶圣陶、胡愈之、章锡琛、贺昌群、周予同、钱君陶、夏丏尊在春晖中学白马湖平屋前,送胡愈之赴法国

这个研究经书的大家,年轻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很多人都知道,五四运动的最高潮是“火烧赵家楼”。当时,从窗户跳入曹汝霖住宅的学生是匡互生,扯下幔帐、和匡互生一起点燃的,就是周予同(有说法称,放第一把火的是梅思平)。

匡互生和周予同都是北高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简称,北师大前身)的学生。“五四运动”的第二年,周予同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来到上海工作。从那时起,周予同有了一个好友,叫做周谷城。两人同年(都生于1898年)、同学(都毕业于北高师。周予同学中文,周谷城学英文)、同行(后来都在复旦教书)。

大革命失败后,周谷城从武汉逃到上海,周予同曾对其热情相助。抗战胜利后,周谷城随复旦大学由重庆回到上海、出任史地系主任,立马把周予同请进复旦。两人都长期在复旦大学任教、关系又非同一般,所以人称“复旦二周”。

不过,“复旦二周”看起来却迥然不同。据他们的学生回忆:周予同一身中式打扮,走路迈四方步、一步三摇,俨然是一儒生;而周谷城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且不时出入音乐厅、舞会,似十里洋场的阔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起:冯友兰、周予同、刘大杰、主席、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予同

经学方面,周予同被公认为大家。以《诗经》为例,有汉学、宋学两派(汉学也叫朴学、是训诂之学,宋学是义理之学),汉学又有今文学、古文学两派(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今文学又有齐、鲁、韩三家(秦焚书后,汉兴而有三家《诗》: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

周予同给后学的建议是:了解今文诗学,只需读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和《韩诗外传》;了解古文诗学,只需读陈奂的《诗毛氏传疏》;而综合古文、今文的郑玄的《毛诗笺》,可视为诗汉学的集大成;至于诗宋学,代表作则是朱熹的《诗集传》。

1981年7月15日,周先生在上海病逝;此去数十年,如去愿周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