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结了、矛盾解了、邻里和了

原本烦心的邻里纠纷

最终以这样高效、快捷

且稍显暖心的方式

得以妥善解决

让居住在禾湾社区的张先生

自己也颇感意外

今年以来,深圳市光明区创新打造“法治前哨站”,区司法局统筹指导并制定印发《关于打造“法治前哨站”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定禾湾社区作为试点,在依托“小分格”网络实现“收集诉求、分派任务”,在立足现有基础上,整合调动辖区法律资源向基层下沉,以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志愿者等作为主要力量,开展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真正织密用好“小分格”网络,推动实现群众诉求“扫码即诉”“开门即诉”“下楼即诉”“身边即诉”

目前

禾湾社区已建成实体阵地8个

截至6月中旬,今年以来累计开展

普法宣讲活动108场

覆盖居民群众2300余人次

累计办理法律诉求案件594宗

同比增长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先生就在“法治前哨站”解决了这样一件糟心事:楼上邻居漏水,导致自家受损严重,由于无法与楼上住户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双方自行协商无果,纠纷未能及时就地化解,矛盾在一步步激化。

禾湾社区03分格的余阳正是当事双方所在小区的格长。在一次“法治前哨站”的例行走访中,余阳和驻点禾湾社区的法律顾问陆平,“撞”上了这件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余阳、陆平迅速联系小区物业和两位业主进行协商,并及时吹哨法治顾问团和“法律明白人”队伍开展联合处置。

实地查看、为诉求人从头到尾梳理纠纷事件脉络、面对面为诉求人提供法律咨询、听取施工队专业意见、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双方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一场多方接力由此展开。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努力协商后,双方最终就诉求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纠纷得到妥善高效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分格作为基层治理最小战斗单元,实行扁平化管理,协同联动更加顺畅,响应速度和治理效能也能得到很大提升;我们也能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说起“治理前哨”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禾湾社区党委书记麦展良打开了话匣子。

“小社区”需要“大服务”

禾湾社区成立于2023年11月,面积1.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2万。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区,辖区社会结构多元、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呈现“矛盾纠纷频发”“法律诉求量大”的明显特点。

“仅2023年,禾湾社区受理区域内各类群众诉求319宗,其中家庭纠纷和法律咨询占比将近一半。”禾湾社区纪委书记张楚湖对此深有感触地说:传统的“被动式”的基层法律服务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存在社区法律服务人手不足、一线站点过少的困境,基层治理面临“矛盾纠纷不能就地化解”“法律诉求量大”“普法不精准不充分”三大问题,群众对矛盾纠纷诉求服务特别是对专业法律服务的期望和需求日益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点滴”孕育“大民生”

如何在基层构建更加法治化、精细化、专业化,贴近群众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就地、专业、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诉求,有效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这显然成为一道赋能光明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必答题”,而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附加题”。

探索打造“法治前哨站”这一创新举措,给出了答案。光明将依法治理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以“发现在前、处置在前、普法在前、整合在前”为目标,推动民意速办、接诉即办进一步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延伸,让居民群众权益保障更加及时、更加便捷、更加到位。

马田街道统筹强化社区网格员、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统筹调度、资源整合,发展一批网格员加入“法治前哨站”服务队伍,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引导群众到“法治前哨站”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改变”撬动“大能量”

一子落,满盘活。

为民服务,在最基层,将“末梢”变为“治理前哨”,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琐事,但越是小事,越考验作风,越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夸、作秀。

24岁的陆平拿着自己的记事本,这样介绍自己每天的日常:每周一、三、五在社区党群中心接访或为大家提供各种法律咨询。“遇到的大多为邻里纠纷、噪音投诉、欠薪、消费维权、家庭矛盾、房东租客咨询等,但都是老百姓最关切的身边事,”陆平将所记录的一一罗列在内,然后会同多方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周二、周四,主要是前往居民小区、企业,面对面为市民、劳动者提供各种咨询和普法宣传。我们简称为上门入户、摆摊设点。”陆平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件件民生“小事”里

承载着市民对这座城市的

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为幸福指数“加码”

光明司法局的“民生礼包”层出不穷

“走出门”普法送法。为此,禾湾社区扩充法治前哨服务队,充分发挥网格员作为居民联络人、普法快递员的作用,区司法局公职律师、街道法律顾问、社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团与社区法律顾问共同组成法治顾问团,经常性地上门点对点为居民开展普法宣传,为群众答疑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法律顾问每周2天到前哨站轮流坐班,社区挂点委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将矛盾纠纷调解端口前移至前哨站。禾湾社区通过招募辖区内志愿法律工作者,组建“法治义工团”,设立“法治前哨站”积分超市、建立积分制度,法治义工可以使用积分兑换物品,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志愿者的身份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实际获得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并不是“高大上”的理念

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

这一切在光明的大地上

写满了注解和答案

如今,光明区以“便捷高效、覆盖全区”为核心,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由“出远门”向“下趟楼”转变。深入搭建“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组建“1+6+37+N”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7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并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至“小分格”,完成全区272个“小分格”法律顾问、调解员100%配备,提出“家庭法律顾问计划”,让群众“家门口”甚至是“家里”享受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

内容来源:光明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