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一代文豪苏东坡的诗句,从东坡与荔枝的缘分中可以看到哪些历史细节?在古代,荔枝是一种怎样的水果?苏东坡在眉山吃过荔枝吗?

7月4日上午,三苏祠内,荔枝树下,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昕升开讲《东坡荔枝记——漫话荔枝古与今》讲座,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树上,满载苏东坡乡愁的苏宅丹荔已经成熟,硕果累累,分外诱人。一只小松鼠沿着快雨亭的屋顶跑了过来,靠近荔枝树时,它略加徘徊,就当大家以为它要“听讲座”时,未曾想它一个纵身跃到树上,上下窜动,只几秒钟的工夫,嘴里就叼着一颗红润的荔枝,坐在树上就啃了起来,任凭树下人来人往,依旧吃得津津有味。

吃了几颗荔枝后,看到众多人员靠拢“长枪短炮”一阵猛拍,这只松鼠才悻悻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下讲座,树上松鼠正吃荔枝

荔枝树下

嘉宾开讲“东坡荔枝记”

三苏祠内有座快雨亭,其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悬山式屋顶,坐西向东,背面有回廊。1855年,四川学政何绍基外出查考,在此屋避雨,并为其篆书题匾“快雨亭”。

亭旁,有棵荔枝树,名为苏宅丹荔。

公元1068年,苏东坡在眉山老家为父亲守孝三年后准备离乡,蔡子华等几位老乡为他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荔枝,希望在荔枝开花结果之时,他能荣归故里。“但令人遗憾的是,栽树一别,东坡先生再也没回过家。而那株荔枝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衰死,900多年的守望也终没能唤回东坡先生的归来。”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介绍,为了延续这份等待,三苏祠的工作人员将枯死的树根挖起,打磨上漆,就近陈列,并在原址补种一株。

如今,这株新植的荔枝已枝繁叶茂,因与苏东坡的关联而成了“网红树”。从2017年开始,只要荔枝丰年,三苏祠都会陆续举办品东坡丹荔的活动,邀请游客免费品尝。

7月4日,是2024年的采摘日,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昕升在此开讲《东坡荔枝记——漫话荔枝古与今》。

除了听众,还有许多网上报名而来的小朋友,以及来自惠州市博物馆和惠州市旅游协会的嘉宾,让树下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座现场

荔枝为什么叫做“离支”?唐代杨贵妃所啖的荔枝从何而来?苏东坡在眉山吃过荔枝吗?苏东坡在被贬岭南之前有着怎样的荔枝体验?“日啖荔枝三百颗”现不现实?荔枝对世界的影响几何?

讲座上,李昕升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人入胜。显然,在东坡老家的荔枝树下,开设这样的讲座让众人味觉大开。

荔枝树上

一只小松鼠吃得津津有味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众人皆知的诗,道出了苏东坡对荔枝的喜爱。不止苏东坡,三苏祠的松鼠同样也爱吃荔枝。

就当李昕升在讲座中讲着“日啖荔枝三百颗”时,三苏祠内的“小明星”——小松鼠出现在屋顶上。

一只小松鼠沿着快雨亭的屋顶跑了过来,靠近荔枝树时,它略加徘徊,就当大家以为它要“听讲座”时,未曾想它一个纵身跃到树上,上下窜动,只几秒钟的工夫,嘴里就叼着一颗外皮带红的荔枝,坐在树上就啃了起来,任凭树下人来人往,依旧吃得津津有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鼠正在树上吃荔枝

“每到荔枝成熟季节,松鼠们都会沿着快雨亭屋顶,频频光顾荔枝树。2019年开始,松鼠就多了起来。今年从十多天前就成群结队来了。以前这些松鼠趁着人少时来,有时坐在房顶上吃,现在直接上树吃,胆大得很,撵都撵不走,有人在它们也不怕,一天少说要吃几十颗。”三苏祠工作人员说,“我们以前还投放过苹果,不过它们根本不吃,可能还是更喜欢吃荔枝。”

看着松鼠大快朵颐,不少游客表示想尝尝东坡先生诗中“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荔枝究竟是怎样的美味。讲座结束后,荔枝分享活动开始,来自惠州市博物馆和惠州市旅游协会的嘉宾,也带着惠州的荔枝现身眉山三苏祠,与市民共话东坡乡愁,共品东坡荔枝。

据统计,苏东坡一生在黄州、惠州、儋州写过关于荔枝的诗词20首,其中在惠州写得最多。“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年过六旬,北归无望。但一颗颗荔枝让他的生活有了味道,有生活就有家,有家何处不心安。”陈仲文说,“在东坡先生心中,荔枝已不简单是一种水果。从西蜀到岭南,荔枝是他的乡愁,更是他的乡味。他的这种超脱,对荔枝产生了跨越千年的深远影响,也让三苏祠这棵荔枝树显得意义非凡。所以,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都应该让更多人分享这份惊喜,尝到乡愁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荔枝和松鼠玩偶

活动结束时,一个手拿东坡丹荔的小朋友牵着妈妈的衣服问道:如果,东坡先生能吃上家中的荔枝,是否还想长作岭南人呢?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摄影报道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