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丁盛奉命从广州前往南京,出任南京军区新一任司令员。廖汉生则是1975年2月,从军事科学院调往南京军区,担任军区政委。丁盛与廖汉生,实际搭档了2年多时间,相处得比较融洽。1977年3月,丁盛突然被宣布隔离审查,这令廖汉生感到非常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廖汉生和丁盛算不上“多年好友”,但他并没有在丁盛落难后,采取落井下石的态度。对于自己了解的情况,廖汉生非常配合组织的调查,但对不清楚的、甚至有些疑惑的部分,廖汉生没有添油加醋。

廖汉生是一野出身,丁盛来自四野:正因为战争年代不熟悉,也便没有什么纠葛,两人相处起来客客气气。论资历,廖汉生超出丁盛不少,虽然55年评衔时 ,两人一个是中将、一个是少将,但廖汉生原本在上将名单里。亲舅舅贺龙发扬风格,“大公无私”地给毛主席提建议,把自己外甥给剔除了,廖汉生最终仅获得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野将领建国后普遍发展较好,丁盛虽只是开国少将,却有62年反击作战的功劳加持,几年之后便成了大军区级别干部,并执掌关键的广州军区。除了丁盛自身军事素质过硬的原因外,跟林帅、黄永胜等人的提携也有关联。

廖汉生晚年官至副国级,1993年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跟许多出过书的老将军不同,他没有避讳“敏感人物”丁盛。不光不避讳,廖汉生还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昔日搭档的尊重,多次称呼丁盛为“丁盛司令员”。要知道丁盛99年去世后,追悼会横幅上都不允许出现同志、司令员、将军之类的字眼,廖汉生写回忆录时却毫不在意。书中直接或间接跟丁盛有关系的内容,共有30多页,显然这个篇幅算是相当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1年“九一三”事件后,众多四野干部受到牵连,丁盛身处广州军区,是极为危险的。当时有人要“南逃广州、另立中央”,是很普遍的说法。作为广州军区一把手,如何能完全摆脱干系?若非毛主席爱才保下了丁盛,71年后他不可能继续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甚至当年就很可能被撤职审查。廖汉生怎么也没想到,如此复杂的局面下,丁盛都能安然度过危机,怎么会在1977年被“揪”出来呢?

其实对于丁盛问题,廖汉生是比较有话语权的。并不是因为廖汉生跟丁盛做过搭档:1976年丁盛“密会”马天水等三人时,廖汉生恰好去上海治病,住在同一家饭店。当晚上海市委(实际三人都为造反派)的人来找丁盛,事先也告知过廖汉生,只是他们来到廖汉生房间时,时间太晚了,疲倦的廖汉生没有开门。对于这些细节,廖汉生是有疑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他认为丁盛在76年敏感时段见这些人,不够妥当,至少应当叫着自己一起谈;但另一方面,当晚丁盛他们确实敲过自己的门,说明没有完全避讳廖汉生。在回忆录中,廖汉生尤其提到一件事:10月6日中央采取了雷霆行动,相关团伙的核心成员在北京尽数落网,第二天他和丁盛等南京军区负责人,就被召到北京开会,华主席向他们通报了事情经过。

从丁盛热烈鼓掌的反应,以及在北京时放松、自然的状态,后来廖汉生判断,丁盛的案件可能存在疑点。他特别提到:10月住在京西宾馆时,丁盛在房间内的一个大浴缸里泡澡,竟睡着了。廖汉生推理,若丁盛真当了那些人的“爪牙”,事发后那几天能如此轻松写意,并且还是身处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汉生写道,“丁盛司令员”细节处理得不妥当,但整个过程是有不少疑点的。在上海等地清剿相关集团余党时,丁盛也没有任何异常举动。但1977年春季,丁盛突然被撤职审查,聂凤智继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1983年,廖汉生被选为副国级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作为党政军职务都很高的老将军,十年后年廖汉生能在回忆录里这样写丁盛的事情,还直言不讳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很令人感慨。不过他毕竟没亲自参与到76年8月8日那晚的谈话过程,只能适当进行分析或质疑,却无法真正给谁作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