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元代第一书法家?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不论是影响力还是自身水平,赵孟頫都没有敌手,说他能与“二王”、颜、柳比高低,也一点不夸张。忽必烈称他为“神仙中人”,元文宗把他与李白、苏轼并列,大画家黄公望更是称自己是“松雪庵中小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师人物,曾公开承认自己的草书不如别人,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呢?此人就是鲜于枢。赵孟頫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氏认为,自己虽然极力追赶,也难以企及鲜于枢的草书水平,世人认为自己的字好,完全是“不识货”了。鲜于枢,字伯机,号困学民,1257年生于渔阳县(今天津蓟县),他的家族累世为官,至父亲一代家道中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于枢从小酷爱书法,南迁之后更是与江浙一带文人颇有交情,也正是此时,他认识了赵孟頫。后人将赵与鲜于枢、邓文原合称为“元代书法三大家”,他们是“古法”复兴的“三巨头”。如果说赵氏在行书上成就最高,邓文原章草最为精妙,鲜于枢则以复兴魏晋隋唐草书为己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于枢曾在西湖旁筑起“困学斋”,数十年苦练古人法帖,钻研前辈笔法,他对宋代草书评价不高,他认为:“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旭、怀素、高闲还称得上是草书大师,而黄庭坚则是草书的“破坏者”,这是因为宋代以前草书讲究转笔、衔接一气呵成,这一时期的书法家往往以篆隶作为入门,用笔极为自然;而宋代以来书法,多以楷书为基础,不再强调一气呵成,而是在草书中用顿挫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鲜于枢草书主要取法于王羲之《十七帖》,他传世作品以《石鼓歌》最为精妙。此作纵44.9厘米、横459.9厘米,完成于“大德辛丑夏六月”即1301年,是他去世前一年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鼓歌》行草相间,取王羲之、怀素、孙过庭三家笔意,内容为韩愈所写诗文。起笔藏锋,落笔后顿笔、衄挫,再以中锋书写,笔画苍劲有力,转折方折圆转并用。结字欹侧奇宕,正斜、收放、高低变化明显,字与字牵丝引带,常有一笔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其中“国”“则”等字,能看出《自叙帖》的特征,而像“军”“之”“后”等字,明显受《十七帖》影响。这也能看出鲜于枢对古法的坚持。我们学习草书,要从最正统的草法入手,而鲜于枢此作无疑是上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鲜于枢《石鼓歌》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清晰度超过市面所有版本,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我们还添加了释文,方便您一一对照。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