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德市梅城镇地处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交汇处,过去两天,在新安江大坝泄洪和兰江洪峰过境叠加影响下,这座千年古镇也面临着严峻的防洪形势。今天,古城墙外的三江口水位开始下降,大家平日眼中的这处文旅地标也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守护了一方平安。这其中藏着怎么样的奥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十点,三江口水位下降至24米左右,比本轮梅雨期最高水位低了1.5米。梅城镇抢抓水退时机,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民兵队伍,开展沿江广场步道的清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德市梅城镇党委书记 邹泉

因为淤泥在板结以后很难清扫,并且灾后我们还是要打开城门,迎接各方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的。所以我们尽快的在安全前提下,把江滨公园搞干净。便于我们老百姓能够更快获得一个相对比较舒适的环境。

时间倒回到26日兰江洪峰过境期间,眼前的这片澄清门广场已经淹没在水中,树干都只露出上半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德市梅城镇党委副书记 胡风华

上次2020年九孔泄洪的时候,大概只淹到石狮子的底座,刚好没过平台。这次大概高了将近一米,当水位上到24.4米的时候,我们就启动了应急预案,把整个大坝四道城门的防洪闸全部关闭,前后用沙袋进行一个加固。

墙外洪水翻涌,墙内秩序井然,2270米的古城墙成了3.5万梅城百姓的守护屏障。

洪水面前,古城墙显露出它另一个身份——梅城大坝。其实,古城墙很“新”。2010年,建德市水利局启动实施钱塘江干堤梅城段(梅城大坝)加固工程,仿照古城墙式样,对堤坝进行防渗加固处理。100米左右的明代古城墙,也被结结实实地保护在了大坝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德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 周晓雷

设计是按20年一遇标准,100年一遇标准校核。也就是说它能抵挡百年一遇的洪水,基础它是有混凝土防渗桩,这样子就可以避免水从基础底下绕过来渗到城内,堤身也是混凝土面板防渗,也不会从堤身渗水。

经过一上午的清理,大家熟悉的澄清门广场又露出了原来的样子。这个采用自然块石砌筑的滨水公园,本身也是梅城大坝加固工程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德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 周晓雷

江滨绿化公园的设计也有防洪上的考虑,它在水到来和退去的时候可以保护大坝的基础,不会受到水的冲刷和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百年来,城墙都在守护着梅城镇的一方平安,只是在历史的演变中从抵御外敌变成了防洪重器。洪水终将退却,这座千年古镇也将很快恢复往常的烟火气。

杭州台彭孟菲 朱博宇报道

值班编辑:邵丹霞一审:濮佳宇

二审:余婕终审: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